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智界破局:2.0 时代如何走出突破融合之路?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国内汽车市场,鸿蒙智行是独一份的存在!

作为华为赋能的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鸿蒙智行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强劲,仅今年上半年终端销量就突破了15万台。鸿蒙智行“界”字系俨然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拥抱华为。

奇瑞是早期入局者之一。2023年,奇瑞与华为联手的智界首款车型智界S7是鸿蒙智行第一款轿车,双方都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复制问界在SUV车型上的成功。

然而,与鸿蒙智行整体的高歌猛进不同,智界的发展之路却始终伴随着“磕磕绊绊”。从2023年S7上市首月大定2万的高光,到交付量长期徘徊在三位数的低迷;从R7短暂超越 Model Y的惊艳,到2025年上半年单月销量不足3000 辆的成绩,智界1.0时代始终在“摩擦”与“磨合”的阵痛中无法实现突破。

近期,“前荣耀CEO赵明加盟智界”的传闻迅速发酵引发关注,不过赵明对此事表示回应表示:“不会的。”传言虽然辟谣,但传闻背后折射出的是市场对智界的殷切期待,在经历了两年磨合后,智界迫切需要一位能破解协同难题、整合资源的掌舵者。

前不久,华为与奇瑞签署战略2.0协议,宣布投入超过百亿元组建独立运营的智界新能源公司,被外界视为华为与奇瑞为智界开出的“猛药”,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纯血鸿蒙”品牌正式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上。

在智界2.0时代,它能否复制问界的成功路径,甚至超越问界,成为新的“界”字系招牌?

智界1.0:摇摆中的踌躇

2023年11月,智界S7以“华为智选车首款纯电轿跑”的身份高调上市,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亲自站台,上市首日大定突破5000辆,一个月内订单量飙升至2万辆。彼时,市场普遍认为,这个融合华为智能科技与奇瑞制造能力积淀的品牌,将成为“第二个问界”。

但显然这种估计过于乐观了。2024年1月,首批订车用户发现提车周期从承诺的4-6周延长至 10-12周,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交钱等车”的抱怨。为平息不满,鸿蒙智行推出“每日200 元、上限 1万元”的补偿方案,但交付困境并未缓解。当年2月,智界S7单月交付仅794辆,与订单量形成巨大反差。

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智界S7交付瓶颈本质上是合作磨合的问题。有不少说法盛传:比如刚建成的奇瑞超级二工厂,短期内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奇瑞更倾向于把产能优先分配给星途星纪元 ES,在智界S7的生产上积极性不高;智界S7所搭载的华为自研全新座舱芯片,在量产初期也面临着产能跟不上的问题。

这种磨合不畅贯穿智界1.0时代的始终。最直观的是销量战报的排序,奇瑞每月发布的销量数据里,智界总是被排在最后,这与北汽等其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形成鲜明对比,北汽会把享界放在战报首位以凸显重视,而奇瑞的排序方式,明眼人都能看出其对自家品牌的倾斜。

更让车主不满的是2025年5月的“钥匙双标”风波。当时不少智界车主发现,鸿蒙智行旗下其他品牌车型都标配蓝牙遥控钥匙,就连与智界R7同平台的奇瑞星纪元ET也不例外,唯独智界需要车主单独购买。这种区别对待引发热议后,智界才紧急推出“蓝牙控制钥匙免费赠送”活动,为已购车用户返还等值积分等等。

到了今年7月,奇瑞用智界品牌账号为自家新车奇瑞风云A9L站台,通过“智界智行”视频号进行发布会直播,这种“借壳宣传”的操作,再次让外界质疑双方在品牌运营上的协同性。

这种品牌认知模糊直接影响了购买决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界卖出了4.5万辆车,在鸿蒙智行的“五界”品牌里,销量能排到第二,仅次于问界。但要是跟问界比,其销量不及问界同期的三成。

智界 2.0:独立运营需要整合型掌舵者

磕磕绊绊两年多,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坦言:“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听华为的我们就顺利,不听华为的我们就遇到挫折。所以我们现在的原则是:有分歧的时候听华为的,意见一致的时候听奇瑞的。”

上述表态,被外界解读为是对双方关系的一次理顺。面对困局,华为与奇瑞终于祭出重拳。8月7日,智界品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余承东与尹同跃宣布,共同投入超 100 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成立独立运营的“智界新能源公司”,实现产销服一体化运作。

这份协议的核心,是明确华为在战略决策与运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据报道,奇瑞内部红头文件显示,智界已被列为“第一优先战略项目”,资源投入不设上限,并暂停星纪元MPV项目,团队转至智界研发。

这意味着,智界将成为华为深度主导的独立品牌,奇瑞“全力配合”。智界产品总监海蓝天在社交媒体称这一模式为“纯血鸿蒙”。

紫金财经分析认为,一定程度上,独立运营是破解磨合难题的关键,可以绕过冗长的决策链,避免多头管理的内耗。

不过,独立后的智界,也亟需一位能驾驭复杂局面的“整合型掌舵者”。紫金财经认为,理想的掌舵者需具备三大特质:一是熟悉华为生态,能高效调用鸿蒙智行的技术资源;二是懂跨界管理,能平衡科技公司与传统车企的文化差异;三是有爆款打造经验,能精准捕捉用户需求。

这就不得不提到这条传闻:市场对荣耀前CEO赵明加盟的热议,背后也是期待一位能驾驭这种复杂局面的掌舵者。回顾赵明的经历,兼具华为背景,又成功打造过独立科技品牌,擅长“从0到1”开拓市场,确实是理想人选之一。

不过无论最终人选是谁,对于即将驶入2.0时代的智界而言,其核心使命是确保百亿投入真正沉淀为差异化竞争力,能为消费者带来可感知的产品力与最佳体验。

“纯血鸿蒙”能否复制“三代出精品”?

一直以来,鸿蒙智行流传着“三代出精品”的说法,华为智选车首款产品SF5、初代M5、M7表现平平,直到第二代问界M7改款后爆发。余承东也公开表示过:“智界S7最后一定会起来,我一般都失败两次,第三次一定崛起。”

按此逻辑,智界正站在“出精品”的关键节点。

在官宣独立运营的次日,搭载全新战略基因的新款R7/S7正式开启小订,1小时内订单量突破 10000 台,似乎正在印证“三代出精品”的说法,也证明了智界品牌战略升级的强大号召力,消费者对“纯血鸿蒙”模式抱有极大的期待。

事实上,智界2.0也确实有翻盘的资本。智界2.0的本质就是华为将其在智能化、用户体验、供应链管理上的核心能力,与奇瑞的规模制造、工程开发积淀,进行一次更彻底、更高效的整合。

反映到前端产品上来看,一方面,技术红利的释放窗口已经打开。新款 R7/S7 标配华为192线激光雷达、3 个4D毫米波雷达,搭载的ADS 4.0系统,让车辆的感知能力和安全性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硬件水平看齐50万元级车型。

另一方面,产品矩阵的扩张箭在弦上。据知情人士透露,智界计划2026年推出大型 SUV R9 和鸿蒙智行首款 MPV。其中 MPV 车型将基于奇瑞停掉的星纪元平台改造。届时,智界将覆盖轿跑、SUV、MPV 三大主流市场,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

大有机会的同时,智界也面临不少挑战。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40%,20-30万元区间聚集了特斯拉Model 3/Y、比亚迪汉/唐、小米SU7/YU7等强劲对手,智界需要在同质化竞争中找到差异化标签,难度系数不小。

此外,问界的成功模式能否复制也是一个问号。问界M7的爆发依赖“家庭用户+性价比”的精准定位,而智界主打“年轻科技群体”,两者用户画像差异明显,需要重新打磨产品话术。

更关键的是品牌认知的重塑。尽管换用新LOGO、强调“纯血鸿蒙”,但消费者对智界的“奇瑞烙印”仍有记忆,如何让“纯血鸿蒙”深入人心,也是智界2.0 时代的首要课题。

紫金财经认为,智界的机会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当电动化技术趋同时,智能化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华为在智能驾驶、人机交互上的积累,叠加奇瑞的制造经验,若能通过独立运营形成合力,智界有望迎来爆发。

结语

从赵明传闻引发的关注,到新款车型的订单热潮,智界2.0 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

在汽车这个长链条、长周期行业,“爆款”从来不是偶然,而是体系能力的必然。智界2.0已经具备一些能力爆发点,关键在于这个曾在磨合中挣扎的品牌,能否抓住新能源汽车变革的关键期,走出一条融合突破之路?

紫金财经将持续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夏商业网_华夏财经_华夏资讯 » 智界破局:2.0 时代如何走出突破融合之路?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