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也迪律师说法:工作12年,只给30%的补偿金,怎么办?

紫金财经8月25日消息 最近有朋友向我们咨询:在单位工作了12年,公司裁员时只愿意支付30%的补偿金,自己该不该接受?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员工压力巨大,甚至每天被领导、人事和部门主管轮番“轰炸”,心理负担很大。今天我们就结合法律、现实和心理策略,帮大家分析这种情况。

一、法律角度:30%不是标准

首先要明确一点:裁员的法定补偿标准是:经济补偿金(n),按照工作年限每年一月工资计算;如果单位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合同,还要额外支付代通知金,即“n加1”。

以案例中的员工为例:工作12年,法定补偿金应当是:12个月工资 + 1个月代通知金 = 13个月工资

而公司只愿意支付30%,也就是约4个月工资,明显与法定标准相差甚远。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是一种心理和利益上的严重失衡。

二、现实角度:压力和协商阶段

为什么员工会感到巨大压力?原因主要有三点:

1.协商尚未结束:公司尚未单方面解除合同,员工还在协商阶段,无法通过仲裁立即保护自己的权益。

2.心理压力大:公司领导轮番谈话,使员工心态紧张,每天都有被迫接受低补偿的冲动。

3.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可能确实资金紧张,这也是导致低补偿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策略建议:理性应对,不宜仓促接受

基于法律和心理分析,我们建议员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继续正常上班

在公司单方面解除之前,坚持每天正常上班;不给公司寻找违纪理由,也避免在将来的仲裁中增加风险;坚持上班本身,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工资收入。

2. 扛住心理压力

如果员工能在这阶段坚持上班,即便拿到30%的补偿金,相当于工资收入的四个月工资;心态是关键:着急离职、情绪急躁容易导致妥协;心态轻松、对补偿有清晰目标,则更容易争取权益。

3. 适时提出合理补偿方案

第一轮协商中,可以放弃一部分代通知金,坚持要求12个月补偿金(n);看单位是否愿意增加补偿:如果从30%提升到60%,就可以考虑让步至80%,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通过理性协商,员工往往能在不打官司的情况下,获得接近法定标准的补偿,并安全离职。

小结:在协商阶段,理性、坚持和策略比一味妥协更重要。30%的补偿金不是法定标准,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协商争取更多。

四、结语

面对裁员,法律是底线,但心理和策略同样关键。不要仓促接受明显低于法定标准的补偿;
保持正常上班,保护自己在协商和未来仲裁中的权利;

适时提出合理方案,通过协商争取接近法定补偿,既安全又高效。

对员工来说,理性应对、稳住阵脚、合理谈判,才是获得公平补偿的关键。

(李娜律师,北京也迪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夏商业网_华夏财经_华夏资讯 » 也迪律师说法:工作12年,只给30%的补偿金,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