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不会变

核心阅读

近来,一些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对此,我们要客观看待,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又要看到正在形成的新机,看到我国工业稳增长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短期因素影响不了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

近来,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对此,我们要客观看待,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又要看到正在形成的新机。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不会变,工业稳增长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经济活力将不断释放,工业稳定发展态势将逐步恢复、不断巩固。

我国工业韧性强,未来发展稳定可期

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工业在疫情冲击面前表现出较强韧性。近期虽然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影响,我国工业发展出现增速回落、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等问题,但这并不会改变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生产规模、齐全的产业门类、大量中间产品的生产,与全球产业连接紧密,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我国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中,绿色化和数字化正在成为我国工业新的增长点,并且在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劳动力供给升级、“工程师红利”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新优势。我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工业品消费中心,对那些既需要产业配套又需要消费市场的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大黏性。

得益于这些因素,2020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长改变了2013年以后增速一直低于GDP增速和服务业增速的运行状态,扭转了2011年以后工业对GDP贡献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较上年加快18.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明显快于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加快3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2%,扭转了2019年同比下降的情况,将近八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正增长。这些数据说明,短期因素冲击影响不了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

我国与全球产业连接紧密,制造中心地位牢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制造业不断升级,成为全球唯一具有完备工业生产体系的国家,货物贸易和生产规模长期居世界第一,与北美、欧洲并列为全球产业链三大枢纽。今年一季度,制造业出口增长13.4%,进口增长7.5%,我国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国际市场更加需要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牢固。

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有人因此担忧我国工业发展前景。从表面上看,这种转移会导致我国部分产品出口减少。但从深层次看,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深入,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稳固。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但这也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深入推进,我国工业体系日益健全、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生产制造水平大幅提高,正在承接更多高端制造业转移。近年来,虽然一些国家承接了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其从我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也在增长,客观上加速了我国产业升级步伐,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有利于我们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更高的生产环节,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比较优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国家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制造业回流。但由于缺乏发展制造业全产业链的环境,这种回流进展缓慢。而且从产业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实现这种回流也需要付出较高成本。因此,一些国家鼓励制造业回流不会动摇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并没有对中国企业和对美出口造成太大影响,而且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刚需”不断增长。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发布的报告显示,约93%的关税成本被美国自身给“消化”了,中国出口商只承担了其中的7%。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

我国创新成效显著,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开始领先中低端产业2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工业增长也表现出相同特征且速度更快。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这改变了我国的生产函数,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加速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中间制成品和高技术产业为主。

目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工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持续领先。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8.6%和45.0%。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在一些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5G等领域,我国已具备全球竞争力。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增长1.6倍;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

高技术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折射出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61.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排名中的位置已从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量提升的积极态势,发展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一些“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制造复杂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硬件等方面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中小微企业得到有效扶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的要素红利不断显现

为贯彻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从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用地用能和环境5个方面为工业稳增长创造条件。同时,为了减轻疫情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保市场主体、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5%,较1—2月份提高0.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整体工业1.3个百分点。

强大内需市场是实现工业稳增长的基础。从供给看,我国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中间产品生产和产业配套能力、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水平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资本要素供给相对充裕,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是我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需求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消费能力和潜力持续提升并释放。这样的市场规模有利于超级产业链的孕育,是我国工业稳增长的独特优势。今年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这将从供需两侧稳定工业生产,增强工业稳增长的内生动力。此外,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工业发展的新要素红利,如“工程师红利”、数字要素红利等,也将在稳定工业增长方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近期,国家对促进工业发展制定了全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将极大促进我国工业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在落实中央有关政策措施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长短结合、均衡发力。以推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和培育竞争新优势为长远发展目标,以保护市场主体为当前政策重点,制订和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标准、环境红线,对符合产业发展目标的企业实施白名单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畅通国内物流。二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索总结疫情防控与生产生活两不误的新模式新经验,努力取得抗疫和稳定经济发展双胜利。三是改善产业安全发展的国际环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加紧密连接全球产业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则两利、分则俱损的工业发展国际环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9日 09 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夏商业网_华夏财经_华夏资讯 » 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不会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