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分析:阿里推出“千问”,将C端AI竞争推向综合较量新阶段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官宣“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

这不仅是中国首个基于顶级开源模型Qwen3打造的C端AI产品,更被业内视为国产AI首次在应用层面对ChatGPT发起正面挑战。

据悉,“千问”定位为与ChatGPT竞争的“个人AI助手”,计划整合电商、地图和本地生活等庞大生态系统。

“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来了

据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千问App公测版上线,免费开放,人人可用,阿里巴巴用最强模型打造最佳个人AI助手。不仅能与用户“对话”,更能为用户“办事”,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

目前,千问APP公测版已登陆各大应用商店,网页端与PC版同步开放。

阿里方面表示,这次发布的千问APP是一个初级版本,将用最先进的模型,打造一个“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除了聊天足够聪明外,“能办事”将是千问APP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千问APP的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

与多数竞品仅提供问答或内容生成不同,千问App背后是阿里庞大的商业生态:淘宝、高德、饿了么、钉钉、飞猪……这些日活数亿的服务体系,将成为其“办事”能力的底层支撑。

用户未来可能通过一句“帮我订明天上海到北京的高铁票”,直接调起飞猪完成下单;或说“找附近评分4.8以上的川菜”,由高德地图返回结果并一键导航。

和大多数国内原生AI App一样,千问App采取免费策略。反观海外,ChatGPT提供免费版本和付费订阅计划。免费版对所有人开放,但其消息数量、响应速度和功能受限。付费计划以美元计费,按月收费,支持月付或年付,Plus计划每月20美元。

如果说生态是千问的“软实力”,那么自主研发的Qwen3大模型就是其敢于“硬刚”ChatGPT的“硬核底气”。这款App的核心驱动力,是阿里自主研发的开源大模型Qwen3(通义千问3),而该模型目前已稳居全球开源模型性能榜首。

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阿里Qwen已经超越Llama、Deepseek等模型,成为全球性能最强、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大模型。截至目前,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积累了极高的行业声誉。

“硬刚chatGPT的国产AI出现了”

千问App的公测,迅速在资本市场和社交网络引发双重热议。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对千问App高度评价,称“硬刚chatGPT的国产AI出现了”,他表示,在硅谷屠榜的Qwen模型杀回国内,直接拉高了千问APP的起点,还称赞其是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AI产品。

在社交网络上,千问App的公测迅速引发热议,不同群体的用户反馈呈现出多元视角

有用户提到:“千问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次不太一样。打开界面,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入口,没有推荐内容流,甚至连个引导页都没有,就是一个对话框。这种极简主义,在国内互联网产品里几乎绝迹了。”

除了对极简界面的关注,不少用户聚焦于其专业能力的实测:“我让它对比余额宝、现金理财和国债逆回购的流动性、收益和风险等级。它十几秒就生成了一张可视化表格。信息完整、逻辑紧凑,一眼能让我看明白差距。”

技术爱好者则更关注模型性能的对比。有IP地址显示在海外的用户表示:“体感qwen3 max是真的强,比gemini2.5要强的水平。就是serving不太稳定,不知道是不是我在海外的原因。”

从行业视角来看,千问App的登场绝非一次孤立的产品发布,而是国产AI从技术追赶迈向应用突围的重要标志。在此之前,字节“豆包”、腾讯“元宝”等产品已先行布局C端AI市场,但多聚焦于内容生成与问答场景。千问的入局,凭借“技术底座+生态协同”的双重优势,将C端AI竞争推向了“生态+场景”的综合较量新阶段。

虽然仍处于公测阶段,功能与稳定性尚待打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国产AI在应用层面“硬刚”ChatGPT的可能性。未来的AI助手之争,技术实力仍是基础,但生态整合能力、场景落地深度与用户体验优化,将成为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夏商业网_华夏财经_华夏资讯 » 分析:阿里推出“千问”,将C端AI竞争推向综合较量新阶段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