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外卖大战白热化,补贴还是即时零售的杀手锏吗?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京东以“鲶鱼”之势搅动外卖市场之后,美团、阿里这对“双寡头”,又掀起新一轮激烈的近身较量。

7月5日,美团、淘宝闪购两个平台分别发放外卖大额券,其中包括“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无门槛的外卖券,部分商品甚至实现“0元购”。

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订单截图:“感谢外卖商战,真是让人每天都忍不住点点啥”“2元一杯的瑞幸真是炎炎夏日最佳解暑神器”。

根据美团晒出的战报显示,7月5日,美团当日订单超过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7月7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

再将视角转向京东,京东外卖虽未在7月5日的“战役”中占据头条,但也仍在稳步推进业务。7月8日,京东宣布,京东外卖正式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上销量突破百万单。此外,京东外卖还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单。

新一轮外卖大战,打响!

这场“外卖大战”,由阿里宣布下场加入外卖补贴引发——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同时上线店铺、商品、配送补贴及免佣减佣等措施,促进商家生意增长。

有消息称,7月5日是阿里外卖的冲单日,目标是峰值订单超过美团,预计9000万到1亿单。另外,阿里外卖的目标是2到3个月后,整体订单和美团对齐。

对手加码后,此前在外卖大战中颇为低调的美团,突然也上了强度。7月5日当天,用户开始在美团外卖首页看到“0元吃”“0元喝”频道入口,大量无门槛满减券也以多种方式被陆续投放。

据第一财经,有消息表示美团“闪击”阿里的决定是7月5日临时作出的。当日上午,美团外卖业务相关执行团队突然接到通知开会,在会上管理团队宣布这一决定,给出的理由是淘宝要打价格战,美团只能应战。对此传言,美团方面尚未回应。

这场没有硝烟的外卖之战,正以免单券、大额满减券等具象化形式,重塑行业格局。补贴是互联网企业早期市场扩张的惯用手段,对于价格敏感型居多的外卖用户群体而言,能迅速培养点单习惯。

京东也不甘示弱。7月8日,京东外卖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承诺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该举也标志着外卖行业“三国杀”进入白热化阶段。

剑指即时零售市场

本轮外卖大战背后,行业竞争再度升维,从餐饮扩展至服饰、3C、美妆等万物可到家的即时零售市场。

知名天使投资人郭涛表示,从目标层面来看,此次补贴大战是从过去单纯“抢增量用户”转变为“激活存量需求”,着重发力即时零售高频消费场景,像生鲜、日百等品类,借助补贴培养用户“即时满足”的消费习惯。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

值得注意的是,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并非割裂的两个赛道,而是形成了天然的互补关系。对电商巨头而言,利用高频的即时消费,带动低频的传统货架电商业务,可以为电商模式注入新活力。

事实上,围绕即时零售行业的“大战”远不止拼补贴,背后是一整套商业综合能力的竞争。

无论是从监管风险,还是市场生态来看,竞争都不应仅停留在补贴战层面,更要拼技术、拼场景,比供应链效率和配送体验,这样才能将外卖竞争从“资本消耗战”升维至“价值创造战”。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平台需要整合海量商家资源,确保商品种类丰富、品质稳定且价格合理;在配送体系方面,平台需要不断优化配送路径规划、提升骑手管理效率、合理分配运力;在技术创新方面,从用户下单界面的优化,到智能推荐算法为用户精准推送心仪商品技术创新更是贯穿于整个外卖业务流程。

真正能够在“外卖大战”中笑到最后的,是那些在供应链管理、配送体系、技术创新等商业综合能力上具备优势的平台。它们能够以极致匹配效率、优质供给、合理价格、完善履约,为生态内包括商家、骑手、消费者各方实现可持续共赢。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夏商业网_华夏财经_华夏资讯 » 外卖大战白热化,补贴还是即时零售的杀手锏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