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中小企业运行指标向好 新一轮政策红利将至

工业和信息化部构建的中小企业运行指数显示,10月份指数位于荣枯线以上,生产、销售等多项指标积极改善。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持续完善支持政策,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围绕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细化举措,助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受益于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发力显效,市场需求回升,中小企业信心增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从生产端看,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扩张状态,10月中小企业生产指数为50.7%,已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从销售端看,国内市场需求回暖,带动中小企业国内销售大幅回升,10月中小企业内贸指数为50.2%,环比上升3.7个百分点。此外,10月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1.9%,连续7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不少中小企业正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拓展更多商机。在11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期间,展区内一个身高1.7米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吸引参会者的关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李卫铳介绍,这是今年8月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在关节自由度、协调性等方面实现创新,可以承担40千克的负重,“目前我们已经有2个订单在手,2025年计划是40个,希望跟上下游的客户进一步拓展合作。”

“今年公司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比去年增长了50%。”广东玛斯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瑾说,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转型方案务实的合作伙伴,瞄准这样的机遇,公司正以“小场景、快交付、微转型”的策略开拓市场。

企业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开发新技术、拓展新市场的同时,地方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截至2023年底,300个国家级集群共创造产值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在东莞市万江街道数控装备产业集群,广东沃德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扎根于此十几年,从原来的小微企业逐渐壮大成为3C行业领域领先企业,产品客户覆盖立讯精密、比亚迪、日本电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我们大力支持企业升级上规和走专精特新之路,对创新能力强、产值增长快的中小微企业实行动态监测,筛选形成38家‘小升规’企业目标库和18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安排专员跟进服务,及时掌握发展需求,推动数控装备企业向更高发展能级进阶。”东莞市万江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订单不足、成本较高、引进人才难等问题仍困扰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推动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相关政策部署将持续发力,坚持“发展和帮扶”两手抓,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梁志峰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着力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工作,完善集群支持政策,加快制定出台促进集群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导地方完善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因地制宜培优企业、做强产业。

与此同时,中博会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业上云率超40%”,同时发布了2024年度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榜单,并启动了“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助推企业降本提质,增强发展动能。

“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城市试点工作,分类梯次推动数字化改造,加快中小企业链群融通转型,持续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强化融通创新,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梁志峰说。

首发经济夯实消费增长底气,产业创新和升级是强大支撑

进入11月份,消费市场持续火热:首次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在北京、上海等地精彩上演;“双11”促销活动购物用户和成交额创新高;第七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达800.1亿美元……各类活动中,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闪亮登场,展示首发经济魅力,激发消费活力,夯实增长底气。

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作为2024消费促进年关键词之一,首发经济走入大众视野。在市场竞争中,“首发”意味着独占鳌头,是实力的象征。首发经济,正逐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实力、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做到首发看似容易,实则不然。有的地方,首店开张时异常火爆,消费者纷至沓来,结果没几天就门庭冷落。有的地方,首发产品同质化严重,功能都差不多,但价格差异却很大。如此“首发”,一哄而上,单纯追求“首次”,脱离实际需求,昙花一现,自然也留不住顾客。

从内涵实质看,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发展首发经济,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厚积薄发,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才能引领消费潮流、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

产业创新和升级是强大支撑。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首发经济通过推陈出新助推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反过来,通过产业创新与升级,企业可实现在市场首发“一炮而红”之后,迅速营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实现“首发即领先”。

瞄准市场需求是必要前提。既然是首发,必然应该是以前从未有过或见过的,是“首次亮相”。企业应通过深入调研,看看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比如,首发的新品或精品不能是简单意义上的奢侈品、高端消费品,而应在品质、设计和工艺上达到一定标准,同时又契合绿色、智能、健康、时尚的消费发展新趋势,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释放集聚效应是有效途径。一次新品首发,背后涵盖了研发、发布、展示、推广以及销售等各环节,围绕新品构筑起全新的产业链、生态圈,进而推动区域内由单次首发走向多元首发。例如有的地方举办全球首发季,吸引了国内外品牌参与,集首发、首秀、首展、首店于一处,呈现规模效应,不仅增加了区域吸引力,而且解锁了更多消费新场景、新空间。

同时,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首发经济。例如,在品牌宣介、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予优惠,为首发活动提供高质量服务;通过产业创新与升级等政策支持,推动首发经济在激发消费潜能和扩大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

解码10月经济“成绩单”:底盘稳、韧性足、预期升

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主要经济指标中,既有工业生产等指标的规模增长,也有消费、服务业指数等增速回升的突出亮点,总体而言,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专家分析,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社会预期明显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韧性足: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

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智能设备、绿色产品生产持续高速增长,10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48.6%和13.2%。

高技术产业投资活力也在增强。前10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背后是各地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抢占产业发展高地,促进技术产业投资增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房地产市场指标也有所改善。从数据看,新房销售改善、二手房交易明显增加、市场活跃度提升。1至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累计降幅比1至9月分别收窄1.3和1.8个百分点。其中,10月当月改善幅度较大。

“考虑到增量政策集中出台,尤其是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融资机制加快落地,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有望止跌回稳。当前房地产资金已有改善。”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

预期升:企业、消费者信心提升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市场活力得到增强,企业、消费者、投资者信心都有所提升。

从企业来看,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到近期高点,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进入较高景气区间。

从消费者来看,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6个月回落之后首次出现回升。

付凌晖介绍,10月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都创新高,资本市场服务销售收入的增速也比9月大幅提升了超过10个百分点,体现出投资者的信心逐步恢复。

付凌晖说:“从9月、10月经济运行变化来看,特别是从10月来看,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信心。”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并对下阶段货币政策进行了展望。《报告》提出,下阶段,将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8月份、9月份,部分宏观指标边际走弱,市场信心持续较弱。为提振市场信心,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9月24日,央行宣布了一揽子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增量金融政策,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揽子政策发布实施以来,各界给予了积极正面评价,有力提振了社会信心,对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发挥了较好作用。

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世界增长动能总体放缓,国内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但我国经济基本面坚实,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强调,“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同时在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部署。

《报告》的专栏文章《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

文中还提到,“人民银行正认真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方案,未来将择机发布并适当进行历史数据的回溯”。

市场专家认为,央行此举是适应国际货币统计规则的客观需要,主要是为了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

文中表示,下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加快发展,融资结构变化对金融宏观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报告》中设置了两篇专栏文章——《直接融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维护竞争秩序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前者介绍了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数量目标的淡化,后者则介绍了央行改善政策利率传导的近期举措和下阶段政策方向。

前述业内专家表示,总的看,我国政策利率是能够有效传导的,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保持在历史低位。但目前在维护竞争秩序和利率政策执行层面仍有完善空间。这些年来政策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影响是中性的,过度竞争才是银行业净息差不断收窄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未来银行还应进一步提升定价能力,理性有序参与市场竞争。

“未来直接融资发展是大趋势,货币政策框架也会相应调整优化。”前述市场专家表示,一方面,随着结构转型加快,直接融资与新动能更加适配,发展总体加快。但由于金融市场产品和传导链条更加复杂,央行调控金融总量的难度会不断上升,淡化数量目标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未来会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央行一直在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思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存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未来要在“形得成”和“调得了”方面下功夫。“形得成”需要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调得了”着眼于利率政策要更好服务于宏观调控职能,尽可能缓解影响利率调控的约束。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未来如何调整,对市场影响?


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美联储货币政策未来如何调整?对市场将产生哪些影响?

美联储继9月以来连续第二次降息

当地时间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50%至4.75%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也是美联储继9月以来连续第二次降息。

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7日发表的声明中说,近期指标表明,美国经济继续稳健扩张。今年早些时候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状况总体有所缓解,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仍保持在低位。通货膨胀率朝着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目标取得了进展,但“仍然有些高”。

声明说,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的风险大致处于平衡状态。但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美联储将继续关注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在考虑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进行进一步调整时,美联储将仔细评估未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平衡。美联储将继续减持国债、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时间推移,任何政府或国会制定的政策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美联储制定政策时也会将此因素考虑在内。他表示,此次降息将有助于维持经济强劲发展。

鲍威尔称,美联储在本次会议中对政策立场的进一步调整将“有助于保持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强劲”。随着时间推移,货币政策将朝着更加中性的立场迈进。

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7日涨跌不一。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59点,收于43729.34点;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4.06点,收于5973.10点,涨幅为0.7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85.99点,收于19269.46点,涨幅为1.51%。

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7日下跌0.55%,在汇市尾市收于104.512。截至纽约汇市尾市,1欧元兑换1.0782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0735美元;1英镑兑换1.2965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2890美元。

从本次会议前的公开表态和9月美联储会议纪要中,市场已经关注到了美联储内部的分歧迹象。在9月表决出现一张反对票后,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曾表示,11月会议可以考虑跳过降息。

还有经济学家指出,美联储的一些官员担心通货膨胀率仍在上升,并对快速降息持谨慎态度。另一些人则担心劳动力市场可能过于疲软。

美国大选结果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吗?

当地时间10月23日,美联储发布《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据“褐皮书”显示,总体而言,自9月初以来,美国大多数地区的制造业活动有所下降,银行业活动总体稳定或略有上升,贷款需求则呈现混合趋势。

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中,美国下一届政府的税收、贸易和移民政策将发挥重要作用。美联储的政策路径以及金融市场会受到哪些影响?我们来连线开源证券投资顾问总监田渭东。

美联储刚刚公布的决议是否符合市场预期?
田渭东:这还是在预期之中,不过特朗普的当选还是在此之前影响了市场的预期,市场还是多少有些犹豫。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利率的交易的情况来看,就是市场97%的概率认为会降息25个基点,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多少有些犹豫,不过这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还是基本上符合了全世界整个市场的一个预期。

田渭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短期来说会带来美股美元的上涨。由于特朗普在竞选时期主张大减税、提高关税、收紧移民政策等,整体来看的话,对美国经济是短多长空,就是短期会刺激到美国的经济,但长期来看的话会影响美国经济。

目前短期市场表现的就是美股上涨和美元的大幅反弹,核心通胀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回升压力,会迫使在中长期来看,美联储会改变降息的节奏。

虽然美联储第二次降息了,但是对未来美联储是否有决心连续地进一步降息,大家还是比较犹豫,美债利率维持高位震荡,美元短期维持强势,对全球的流动性的宽松和全球制造业PMI的长期复苏都带来了挑战,也就是说短期美元强势影响了全球的流动性。但中期来看的话,特朗普主张的措施如果实施将会进一步地引发美国国内通胀,进而使美债利率飙升,美联储可能反而采取加息的应对,所以这都是市场的担心。

不过目前来看,特朗普入主白宫还有两个半月,目前仅仅市场的预测和猜想。从以往特朗普当选总统实施的情况来看,其政策的兑现仅仅是兑现了竞选前承诺的23%,所以未来有很多不可知。不过美国国内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35万亿美元,如果利率一直维持高位的话,美国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所以特朗普的政策也会受此影响,有一定的掣肘。总体来说,短期还是会影响美元的上涨和人们对未来通胀的担忧。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重磅发声,A股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

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于11月7日举行,中国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出席并发表讲话。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无论在体量、深度、流动性等方面,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逐步的提升。从估值水平看,可比的经济体或者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的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的选择和机遇。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无法忽略且最重要的市场

申兵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无法忽略并且是最重要的市场,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看好经济的稳定发展;二是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三是长期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从估值水平看 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相对的历史低位

申兵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无论在体量、深度、流动性等方面,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逐步的提升。从估值水平看,可比的经济体或者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的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的选择和机遇。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基本面数据边际改善 吸引投资者以更大力度加仓中国

申兵表示,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基本面的数据也在发生边际改善,这些不断积累的积极因素,都吸引着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更加重视中国的经济,以更大的力度加仓中国。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正在制定修订短线交易规则、程序化交易规则

申兵表示,近期证监会会同商务部,明确了主权基金通过QFII渠道投资的税收优惠落地操作性指引,正在制定修订短线交易规则、程序化交易规则等,以法治的方式消除外资参与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标的的质量和发展潜力

申兵表示,目前,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标的的质量和发展潜力,也更加关注监管政策制度稳定性、透明度和预期性,这是我们开放和市场成熟的一个体现,也就是制度型开放要解决和回答的核心问题。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研究允许境外银行申请个人养老金投资业务指标合并计算

申兵表示,目前,对境外优质银行在华分行、子行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已经允许将境外银行的指标合并计算,下一步将考虑研究允许申请个人养老金投资业务方面采取类似机制。

央行: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2023年10月以来金融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当前经济金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考虑: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大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报告公布了截至2023年底各类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2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30.6万亿元,对应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45.1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4.2万亿元、净资产51.4万亿元;国有土地总面积52371.4万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

除了公布国有资产“家底”情况,报告也呈现了资产管理和改革的新动向。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称,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金融资本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

国务院提请审议 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新华社报道,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赵乐际委员长主持。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了说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作了关于该议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全国31省份经济“三季报”出炉,奋力跑好全年“最后一棒”

日前,全国31省份经济“三季报”均已出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总体呈现出以“稳”应变、以“进”促稳、以“新”提质的特点。

经济大省“挑大梁”

从经济总量看,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前三季度,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近45%。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39.18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5%。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744.3亿元,与广东的差距从去年同期的2981.63亿元缩小至2194.88亿元。山东、浙江分别为71981亿元、62618亿元。河南、四川两省位于“4万亿”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7881.96亿元和45441.82亿元。

数据显示,6个经济大省中,除广东(3.4%)外,其余省份经济增速都快于全国水平。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广东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新”意在多个领域得到体现。前三季度,广东省外贸进出口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国外贸的20.9%,规模和比重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新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经济的25.5%,同比增长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工业大省,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用足用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对全国经济稳健运行特别是四季度经济企稳向好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

记者梳理发现,10个省份前三季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加快,分别是西藏、甘肃、新疆、安徽、河南、江西、陕西、海南、青海、黑龙江。河北、湖南、广西3个省份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此外,东北全面振兴的潜力正在显现,辽宁省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赶上或超过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18个月高于全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发展各有亮点,东部地区稳住基本盘,中部地区波动中回暖,西部地区增势强劲,东北地区加快转型。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赋能带动下,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展现出可喜增势。前三季度,西部12个省份中有10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贵州、广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以上。

政策效应加速释放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介绍,“两新”政策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直接安排到地方;支持设备更新的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分2批全部安排到项目。“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快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速释放消费潜力。前三季度,北京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连续4个月增长。辽宁省9月份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0%,在连续3个月下降后实现转正。前三季度,江西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和高能效比家电消费分别增长43.1%、49.3%和18.1%,居民对绿色、新型、智能商品等升级消费的需求增长提速。

有力拉动投资增长。前三季度,受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单纯购置设备投资增长42.7%,比上半年加快38.9个百分点。福建省设备工器具购置(不含房地产)投资增长22.4%。其中,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分别增长46.8%和21.4%。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向“新”向“绿”步伐加快。

江苏省统计局工业统计处处长汪雪敏介绍,在“两新”政策加力显效、新动能加快成长、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江苏省工业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有序推进。前三季度,江苏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60.5%,贡献率较上半年提升4.3个百分点。安徽省统计局副局长陶宗华表示,安徽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连续17个月超过20%,前三季度达2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8%。

在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中的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分别增长41.7%和18.4%;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稳定在四成以上。在河南,充电桩、锂电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83.4%、51.4%、28.9%。

奋力跑好全年“最后一棒”

四季度是生产和消费旺季,在全年经济总盘子中占比高,也是“一季关两年”的关键节点。近期多个省份密集召开会议部署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强调要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从经济大省的动向来看,各地正在抢抓机遇,加压奋进。比如,广东省就落实中央加力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等多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江苏省要求各地既为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多作贡献,更要高质量谋划好明年工作,不断提高对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贡献度。山东省表示,要高水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从多个省份工作部署来看,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等是重要抓手。比如,浙江省提出,全力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回暖,大力提振大宗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河南省提出,抓住“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加快谋划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平台、产业项目和头部企业,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川省提出,抢抓政策窗口期,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海市提出,加大力度抓好稳增长工作,紧盯提振消费、“两重”建设、外贸稳增长、招商和服务一体化推进、助企纾困等方面工作。

“四季度对今明两年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信号指示作用。”魏琪嘉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是普惠性政策,各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和实际情况,谋划好项目,就能得到支持,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在落实落细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前提下,各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优化结构的过程中也将释放发展潜力。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华夏商业网讯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5%和49.4%,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位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继续加快。

新订单指数为50.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总体水平与上月基本持平。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继续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8.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延长。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资本市场服务、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批发、住宿、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47.2%,比上月上升3.0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回升。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3.5%,比上月上升4.0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回升。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8.5%,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5.8%,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改善。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2.7%,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4%,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1%,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增强。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