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商务部:将进一步推动投资便利化高标准实施

9月9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投资专家委员会专题研讨活动上,《世界投资报告2024(中文版)》(下称“报告”)正式发布。同时,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学界的代表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畅谈投资便利化、数字政府与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等议题。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

报告共四章,分别为:国际投资趋势、投资政策趋势、可持续金融趋势、投资便利化与数字政府。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小幅下降2%,降至1.3万亿美元。排除部分中转效应后,全球FDI流量比2022年下降了10%以上。2024年,国际投资的全球环境仍面临挑战。增长前景疲软、经济分化趋势等因素正在重塑FDI模式,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对海外扩张采取谨慎态度。

从投资政策趋势来看,报告称,2023年发展中国家主要致力于促进和便利投资,而发达国家则倾向于采取更具限制性的措施。

在可持续金融趋势方面,报告称,去年可持续金融市场继续增长,但有明显的放缓迹象。其中,可持续基金净流入量从2022年的1610亿美元降至2023年的630亿美元。

“投资便利化已成为全球投资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务。”报告称,数字化是投资便利化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近年来,数字投资便利化工具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

报告指出,数字化政府工具可以对吸引FDI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各国政府采取全面的数字投资便利化方法,避免专门的投资程序;逐步纳入企业设立的所有强制性程序,如企业注册等。

推动投资便利化高标准实施

报告指出,投资便利化旨在使国内企业和国际投资者更容易建立和经营业务。其核心要素包括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取性、简化行政程序和确保政策环境的可预测性。

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陈雨松在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相关法律法规有所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过,仍存在行业便利化程度不一、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不足之处。

陈雨松透露,商务部将进一步推动投资便利化高标准实施,包括:制定《投资便利化协定》实施的指导手册,详细解释协定内容,并提供国际最佳实践;选择特定行业、企业,全面梳理该行业、企业从设立到注销所需的所有审批事项和流程;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投资便利化协定》,探索实施经验;根据探索经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全面推广。

数字化工具在提供投资便利化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在研讨会上表示,各国间正掀起一股数字政府的浪潮,中国是其中的“优等生”。为提升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水平,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推出36项措施,并专门制定了4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措施。

研讨会上,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李楠建议,各国政府应全面推进数字投资便利化,以及考虑在新一代国际协议中促进数字投资便利化工具的应用。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提出建议。

“制度型开放要求主动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对外经贸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建议,在规则对接方面,中国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以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区域贸易协定签署升级为重点,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构建;另一方面,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

他认为,制度型开放还要求主动加快国内规制与国际惯例接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主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标准“走出去”和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认为,在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中,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聚焦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二是围绕新兴领域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三是在重点平台上加快“先行先试”;四是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实现产业一体化,并与国内改革相结合。

国家统计局: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数据,2024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8%;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5%。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2%。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4%。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3.4%,非食品价格下降0.3%;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下降0.1%。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1%,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58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21.8%,影响CPI上涨约0.4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3.8%,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6.1%,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3.5%,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五涨一平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上涨3.4%和1.4%,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持平;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7%。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0.61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8.1%,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8%,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7.3%,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两平五降。其中,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1%、0.7%和0.6%,衣着、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下降0.2%和0.1%。

中国外储连续九个月站稳3.2万亿美元大关 央行四度暂停增持黄金


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8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318亿美元,升幅为0.98%。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我国外汇储备连续九个月站稳3.2万亿美元大关,而2023年外汇储备全年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

国家外汇局表示,2024年8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数据和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为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告诉记者,8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继续增加较多,主要反映了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的正估值效应。

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DXY)月度“两连跌”,当月下跌2.3%至101.7,非美元货币总体升值;资产方面,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月度“四连跌”,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当月上涨1.1%,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2.3%。

管涛表示,9月份美联储降息基本已成定局,但不排除之后市场预期将会在美国经济软着陆、硬着陆和不着陆的情景之间不断切换,依赖数据驱动的美联储利率政策节奏和力度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在所难免,这将继续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产生扰动。但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人民币汇率单边调整压力缓解,境内外汇供求状况改善,将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同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8月末黄金储备报7280万盎司(约2264.33吨),与上个月持平,连续第四个月暂停增持黄金。但因为国际金价上涨,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储备规模达到183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规模的5.6%,较2022年10月末(上轮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前夕)2.2个百分点。

业内普遍认为,提升黄金储备资产占比有利于国际储备多元化,实现保值增值。管涛告诉记者,当前储备资产多元化配置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国际趋势。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购金183吨,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上季提高了0.8个百分点。另据其测算,2022年11月-2023年9月,中国增持黄金储备与国际金价(月均)之间为强负相关0.751,中国在增持黄金储备的过程中更加注意逢低买入而不是追高。

事实上,在美联储降息即将从预期照进现实的当下,金价的未来上行空间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8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发表讲话,正式确认“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已成定局。而最新公布的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进一步加大。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复盘了前六轮美联储降息周期后发现,在首次降息后100个交易日,黄金上涨的概率最高,且赔率最高。赔率高主要是因为2007年9月19日降息后,黄金在后续100个交易日中上涨了24.41%,其余5轮首次降息后黄金的涨跌幅均在3%以内。也就是黄金有较大概率获取正收益,小概率获取较大收益,是降息后安全性较高的资产。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收盘,现货黄金日内跌0.76%,报2497.09美元/盎司,仍在历史高位附近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外资巨头桥水大举卖出境内黄金ETF的消息刷屏金融圈。多只境内黄金ETF披露的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桥水旗下的三只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三只境内黄金ETF,合计持仓份额接近1.9亿份。但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桥水基金均已不再是前十大持有人。

这三只被桥水抛售的境内黄金ETF分别是易方达黄金ETF(159934),华安黄金ETF(518880)和博时黄金ETF(159937)。记者留意到,三者均主要投资于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盘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现货合约。

而从全球来看,黄金ETF仍然受到市场追捧。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披露数据显示,7月全球实物黄金ETF流入37亿美元,这也是2022年4月以来最强劲的月度表现;8月全球实物黄金ETF流入21亿美元,连续第四个月实现流入。

对此,有市场分析认为,金价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大概率受益,市场对黄金投资的热情仍然高涨,但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将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外部环境,人民币计价黄金涨幅受限,部分投资机构因此选择逢高离场锁定收益。

截至9月6日16:30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0882,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13个基点,已经收复7.10关口。

展望未来,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美联储降息将减轻最近两年多来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贬值压力,推动人民币一定程度上阶段性升值。他还预计,2024年三季度到2025年上半年,在中美利差倒挂收窄乃至于消除等因素助推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逐步回升至6.8-7.1左右。

加力支持以旧换新 多地明确用好用足超长期特别国债

近期,湖南、广东、上海等多地出台具体方案,明确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消费需求。相关方案扩大了以旧换新支持范围,明确了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补贴标准,同时强调合理拨付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补贴标准大幅提高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文明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对重点领域以旧换新给予明确金额支持,补贴标准大幅提高。上海市明确,一方面,落实国家汽车报废补贴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由1万元提高至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由7000元提高至1.5万元。另一方面,提高上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对个人消费者以旧换新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提高至1.5万元、燃油乘用车补贴标准提高至1.2万元。

在家电领域,湖南省提出,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8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5%;对购买1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额外再给予产品销售价格5%的补贴;每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

广东省提出,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3类产品给予补贴,手机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0%,每件补贴不超过1000元;平板、智能穿戴设备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5%,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

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后将对下半年消费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市场规模大、拉动效应强,通过落实好具体政策,可进一步释放消费者潜在需求,促进大宗消费稳定增长。

加强资金监管

记者梳理发现,相关资金已经到位。据介绍,上海市对于汽车更新和消费者购买绿色家电一直有相关补贴政策,打下了很好的工作基础。本轮《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国家直接下达上海市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以及上海市安排的配套资金,统筹安排资金超过40亿元,明显高于上海市历年安排的促消费补贴资金量,确保能惠及更多消费者。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胡建斌介绍,根据中央要求,本次补贴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担,其中中央对广东省的承担比例为85%,地方配套15%,地方配套资金将全部由省财政承担,以缓解市县财政支出压力,首批资金已预拨至各地市。

特别国债资金来之不易,多地明确将加强资金监管。上海市提出,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和资金分配,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科学合理制定资金测算方案,把握力度节奏,合理拨付资金,做好监控预警,加强监督核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胡建斌介绍,广东省财政厅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资金实行单独调拨、专款专用,密切跟踪资金使用进度,推动地市简化补贴审核流程、加快资金拨付,确保资金尽快惠及群众。

赵辰昕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研究制定了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全链条管理规定,压实各方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资金真正地用于“两新”工作;同时,将指导督促各地区严格管理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对于骗补贴、套补贴等违法违规行为,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开放信号密集释放 更多吸引外资“长钱”举措有望出台

富时罗素日前公布三季度定期调样结果,将于9月20日收盘后实施,预计将为A股市场带来约10亿元的被动跟踪资金流入;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日前在华新发产品开展业务;外资7月净增持境内债券200亿美元,环比增长1.4倍……

多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外资机构认为,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和吸引外资的取向明确,更多吸引外资“长钱”入市的举措有望陆续出台。

配置中国资产情绪上升

随着中国A股估值吸引力逐步显现,国际投资者“真金白银”买入中国资产。

国际指数公司富时罗素日前公布了三季度定期调样结果,将于9月20日收盘后实施。该调样结果显示,富时纳A指数样本新纳入A股标的54只,其中沪市证券33只,深市证券21只。由于国际投资者对富时全球指数的关注度较高,跟踪指数基金规模较大,纳入富时全球指数将意味着按权重获得增量被动资金。

市场人士估算,本次调整预计将为A股市场带来约10亿元的被动跟踪资金流入,后续还将持续吸引以相关指数为基准的国际主动资金增配A股。

机构最新持仓情况浮出水面,QFII入市热情依旧。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共有70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QFII的身影,合计持仓市值达1014亿元。

透过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金额也可发现,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积极性提高。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外资7月净增持境内债券200亿美元,环比增长1.4倍。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表示,外资持续增持境内债券,一方面是息差交易增加;另一方面是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等配置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有所增长。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占比稳步提高,

也是推动境外央行等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重要原因。

摩根资产管理等多家机构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更加注重长期投资的政策引导和回稳向好的基本面走势,为长线投资提供了土壤和机遇。

外资机构“落子”提速

在积极配置中国资产的同时,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新的法律实体,开展新业务。

A股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机构进入,从QFII数量的增长便可见一斑。证监会网站最新数据显示,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已扩容至841家。今年以来,有43家外资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其中包括加拿大迪维交易公司、新加坡阿拉瓦利资产管理公司、阿曼投资局等知名机构。

外资券商“落子”中国市场同样动作频频。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7月16日成立,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高盛高华证券、渣打证券(中国)之后,中国第四家获批设立的外商独资券商。还有一些外资券商的外方股东或进一步增加持股比例。星展证券(中国)40%股权近期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市场人士认为,星展银行或进一步加大对星展证券(中国)的持股比例。

多家外资机构在华新发产品,加码布局中国市场。安联基金日前迎来了其首只公募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该产品已于8月30日募集结束,预计9月初成立。

“我们看到,A股主要指数的PE水平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目前是相对比较理想的布局时点。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球主动管理的基金对于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仅占其资产的6.2%,处于过去十年2%的分位。”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拟任基金经理程彧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全球其他主要热点市场被透支后,中国市场可能出现国际资本的回流。”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境外资金积极配置中国资产,离不开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近期,资本市场开放红利持续释放,外资投资中国资产便利性将进一步提升。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进一步优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修订《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跨境资金管理,已自8月26日起施行。

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此次《规定》对QFII/RQFII专用账户的收支范围及QFII/RQFII机构开展即期结售汇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方式等作出调整后,QFII/RQFII和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两个渠道登记、汇兑、外汇风险管理等规则基本实现统一,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所需要遵循的资金管理规则更加简明。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也是未来加大力度吸引外资的重点工作。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近期介绍,将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引导更多优质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安永华北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张毅强表示,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不仅释放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持续高水平开放,支持外国投资者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强烈信号,也为外国投资者投资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政策和相关保障,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关注和进入内地资本市场。

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有望提高。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近期政策面上,“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声量渐大,美元基金GP、双币基金GP发展将迎利好。此举也将发挥外资“鲶鱼效应”,加快促进国内耐心资本形成。

还有更多开放红利信号持续释放。证监会近期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外资机构座谈会表示,将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法从严加强监管和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

8月制造业PMI为49.1% 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1%,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上行

赵庆河表示,受近期高温多雨、部分行业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8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9.1%,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从出口端看,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7%,较上月上行0.2个百分点,处于同期较高水平,连续两个月上行,是8月制造业PMI的一大亮点。“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持续回升,一方面源于海外进入补库周期,需求逐步复苏;另一方面,稳外贸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叠加部分企业‘抢出口’,出口表现好于预期。”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

8月份,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1.7%和51.2%,比上月上升2.3个和1.7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消费品行业PMI为50.0%,位于临界点。

专家表示,结合前期走势以及政策因素来看,8月份制造业新动能在上月短期放缓后较快回升,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制造业新动能具有较强韧性与活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此外,从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PMI保持扩张。数据显示,8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始终位于临界点以上,持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赵庆河说。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升

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升。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统计显示,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从行业看,赵庆河表示,暑期消费带动作用显著,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从市场预期看,8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4%,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8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赵庆河分析,受高温多雨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建筑业生产施工扩张放缓。从市场预期看,8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增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延续扩张趋势。建筑业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0%以上,显示投资和消费相关活动均在扩张区间。“从预期看,在非制造业保持稳定的背景下,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也继续保持乐观。”蔡进说。

人民币大涨 当前汇率为何升值?后市怎么走?

近期人民币汇率不仅升值,而且在外汇市场“领跑”。8月28日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从7.13下行至7.08,人民币升值0.36%。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三个交易日,美元指数同期上行了0.82%,这意味着当前人民币升值“含金量”更高。

面对强势的汇率,股票反应积极、债券波动不大、黑色系商品却“逆势”下跌。8月28日以来,沪深300指数上涨0.49%,恒生指数上涨0.40%,螺纹钢(3487, -54.00, -1.52%)下跌0.07%,铁矿(805, -22.00, -2.66%)石下跌1.07%,10年期国债上涨0.03%。

当前汇率为何升值?交易因素驱动,企业“补偿性”结汇或是主因。

2023年以来,货物贸易维持高顺差的背景下,企业结汇率却持续下降。相对企业收汇时,当前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若按当前水平结汇,企业手上仍留有的外汇可能面临“汇兑亏损“,为避免亏损扩大,企业会倾向于增加结汇,进而形成了汇率升值与结汇行为的正向循环,加速汇率升值。

“补偿性”结汇的规模有多少大?出口企业可能有约1066亿美元。

我们观察到,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企业结汇率开始趋势性走低。我们假设2023年以来的出口平均结汇率回归至2017-2023Q1期间的平均水平,那么意味着当前企业可能还需要结汇1066亿美元。考虑到境内外汇市场即期成交每个交易日成交规模在300-400亿美元,出口企业“补偿性“结汇的确会推动汇率升值,但持续的时间或有限。

当然,除出口企业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外汇资金存在“补偿性”结汇诉求,但其体量规模难以准确匡算。可以确定是,补偿性结汇的资金具有一定的共性——羊群效应强,一旦结汇需求“脉冲式”释放完毕后,很难再度主导汇率的走势。

近期人民币升值,对于股票市场有何影响?汇率升值利好风险偏好改善,但上涨仍需其他因素配合。

首先,近期汇率升值是交易因素驱动,与国内经济基本面关系变化不大,这意味股票市场分子端的预期并不会因汇率升值而大幅改善。

其次,企业结汇增加的确可能拉动消费和投资,但传导路径较长,短期很难显著提振股市。私人部门结汇增加可以近似理解为私人部门“宽信用”,若最终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当中,对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这一传导路径太长。

最后,从资金流向上看,补偿性结汇并不一定伴随着外资大幅买入人民币资产,近期汇率走强也不等同于股市有增量资金入场。

人民币升值是否导致外资抛债,对于债市构成利空?外资抛售中债概率不大,未来净买入规模或缩小,但并不对债市形成利空。

其一,对于持有美元的外资机构来说,即期汇率的波动并不影响存量头寸的收益。2023年下半年以来,外资通过外汇掉期锁汇+购买中债的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而这一头寸,并不存在汇率相关风险敞口,汇率的涨跌并不影响其收益。

其二,外汇掉期价格的波动主要影响增量的购债需求。若外汇掉期+中债与美债的利差收窄,外资未来购债的力度可能下降。

最后,当前中债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于外汇掉期包含的“美元溢价”,这一溢价短期内会降低,但很难完全消失。之所以外汇掉期会出现美元溢价,本质上在于国内美元流动性偏紧,在美国经济走弱、全球出口降速的情况下,境内美元流动性短期内易紧难松。

总之,在汇率压力减小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空间打开才是债市定价的主线,外资购债行为的波动并不影响大逻辑方向。

人民币汇率维持窄幅震荡,或是当前宏观环境下的“最优解”。

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即将落地,汇率贬值压力的确不大。中美利差缩窄的确有利于减缓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但当前美债短端隐含降息2-3次降息预期,下行空间或已不大,对人民币汇率的提振有限;

另一方面,出口动能面临走弱风险,汇率升值的必要性也不强。国内基本面维持出口强、消费淡,但年内还将面临地缘政治、关税摩擦的风险,强汇率对于出口商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综上而言,我们认为即使美联储年内降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年内或仍维持在窄幅区间内波动。

风险提示:海外政策超预期,汇率市场波动超预期,数据测算有偏误

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 鼓励市内免税店销售国货“潮品”


财政部网站8月27日消息,近日,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促进市内免税店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通知》,现有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厦门、三亚等6家市内免税店,自《通知》施行之日起适用《办法》;现有北京、上海、哈尔滨等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自《通知》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转型为市内免税店,经海关验收合格后开始营业。同时,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等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

《办法》明确,市内免税店的销售对象为即将于60日内搭乘航空运输工具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籍旅客)。市内免税店采取市内提前购买,口岸离境提货的方式,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物后,应当在设立于口岸出境隔离区内的免税商品提货点提取所购免税商品,并一次性携带出境。

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不设购物限额,但应当符合海关关于旅客携带行李物品进出境应当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的规定。旅客将所购免税商品携带出境后,再次携带进境的,按照进境物品管理,照章征(免)税。

《办法》明确,市内免税店主要销售食品、服装服饰、箱包、鞋帽、母婴用品、首饰和工艺品、电子产品、香化产品、酒等便于携带的消费品。鼓励市内免税店销售国货“潮品”,将具有自主品牌、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纳入经营范围。

此外,《办法》还规定了市内免税店设立审批、经营主体确定方式等管理要求。

财政部等六部门: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信息数据库

据财政部网站8月26日消息,为规范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更好发挥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支持和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等规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研究制定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予印发。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资产,是指为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和公共服务需求而控制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设施等资产。市政基础设施资产按照功能及特征,分为交通设施、供排水设施、能源设施、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综合类设施、信息通信设施、其他市政设施。

《办法》指出,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衔接,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存量情况、养护维修情况以及绩效情况等作为项目建设维护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主管部门、管护单位应当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的有效盘活和高效利用。

在“配置管理”方面,《办法》明确,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金来源,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同时,在“维护和使用管理”方面,《办法》明确,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管护期间产生的有偿使用收入,按规定优先用于偿还对应项目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本息,不得挪作他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办法》表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管护单位应当按照资产管理信息化要求,利用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对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实施动态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地理信息地图实施管理。

管护单位按照规定采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信息,据实录入资产信息卡,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信息数据库。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信息发生变更的,管护单位应当及时更新,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应当加快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数据汇集、数据融合、数据服务和数据开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资产信息数据与行业管理信息数据共享和衔接。

此外,《办法》提到,“落实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要求,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情况全部纳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做到全口径、全覆盖,不重不漏。”

在“监督检查”方面,《办法》表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专项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管护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利率调控信号更清晰 逾4000亿元MLF今日续做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消息显示,8月15日到期的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将于今日(8月26日)续做。

专家表示,此举所传递的利率调控信号更为清晰。MLF延后续做有助于强化7天期逆回购利率政策地位,理顺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的传导机制。考虑到本周(26日至30日)流动性面临的扰动因素较多,央行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政策工具开展调节,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延后操作料成常态

此前,央行在每月15日(遇周末或节假日顺延)进行当月MLF到期续做。专家认为,MLF操作时点有望常规性延后至每月25日左右。

银河证券报告称,MLF的投放有可能固定在每月25日左右。首先,MLF的投放和价格调整将发生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公布日之后,以防止模糊政策信号。此外,月末流动性季节性紧张,易出现市场基准利率大幅偏离政策利率的情况。“未来以价格型调控为主,需要加强政策利率对市场基准利率的固定作用,减少市场基准利率的偏离幅度和波动。”报告称。

强化7天期逆回购利率政策地位,理顺由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机制正在“变现”。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明确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同时,中期政策利率正在逐步淡出。

“实际上,7月LPR报价已体现了这一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随着MLF政策利率色彩淡化,已没有必要在每月15日开展MLF操作,为当月LPR报价提供定价基础。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通过将MLF续做时间推迟至LPR报价时间之后,进一步弱化了MLF的政策利率属性,更加强化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逐步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持续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定价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存量MLF仍在每月15日前后到期,加之月中还有税期等其他影响因素,金融机构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流动性管理的新考验。

熨平短期因素扰动

专家分析,26日至30日,政府债净缴款、超万亿元逆回购到期等因素仍会对流动性形成扰动。

在逆回购到期方面,Wind数据显示,本周(26日至30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1978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521亿元、1491亿元、2580亿元、3593亿元、3793亿元。

“政府债净缴款本周再度回升至4000亿元以上,其中26日净缴款达2000亿元以上,同时MLF也推迟至当日续做,市场对本次操作的期待较大。若加量幅度较大,资金面紧张状态将有所缓和。”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说。

王青表示,现阶段正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加之月末时点临近,接下来市场流动性易紧难松,预计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再度转入资金净投放。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在月末、季末等重要时点叠加背景下,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政策工具开展及时、有效的流动性调节,做到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得宜,以熨平短期因素扰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市场预期稳定和运行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