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

近期市场上有人担心“注册制是不是无人管”。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监管部门、专家学者和行业机构。市场普遍认为,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一放了之,而是在“改”的同时加大“管”的力度,管得更严了,管得更准了。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注册制改革已经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覆盖全链条各环节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安排,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发多少。

注册制改革之义——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注册制改革以来,一批企业发行上市,其中不乏一些核准制下无法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这是资本市场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适配性的积极变化,但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市场波动、预期转弱的背景下,有人担忧“注册制是不是无人管?”

情况并非如此。过去四年多,注册制改革的逐步完善与资本市场的生态优化同频共振,市场总体感觉“管制少了,监管严了”。

“作为资本市场的实务工作者,直观感受是注册制不是‘无人管’,而是有的放矢、放管结合”,中国银河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王晟表示,证监会通过推动“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监管转型,实现了更为精准、有力和高效的监管。

业内人士指出,注册制改革说到底,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纵观境外成熟市场,注册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无不高度重视加强监管。“放”与“管”是注册制改革的一体两面,在政府“退一步”,减少管制,还权于市场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一放了之,而是在“放”的同时加大“管”的力度。

“要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2亿多个人投资者的国情市情。”上述人士表示,加大发行上市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力度。

良法才能善治。证监会通过一系列制度规则为注册制改革平稳推进保驾护航,“严”是主基调。

细数过往,注册制改革以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条例出台实施,建立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健全先行赔付、责令回购、行政罚没款优先用于民事赔偿等投资者保护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了资本市场违法成本过低的局面,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

今年2月份,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契机,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集中打包制定修订了165件制度规则,内容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承销定价、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这都是注册制全面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集中体现和重要依据。

把好“入口关”——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发多少

注册制改革以板块为载体,进一步突出各板块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不同上市板块设定了“差异化”的多元上市条件,找准各自定位,办出各自特色,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制定创业板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评价标准。

今年2月份,证监会进一步优化注册程序,在督促交易所承担发行上市审核主体责任的同时,重点做好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拟上市板块定位的把关工作。一批企业因为“硬”度不够、属性不匹配,止步科创板、创业板。

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注册制改革最大的变化是开门搞审核,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问询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阳光透明,接受全市场监督,监督制衡更加严格。发行审核工作以问询为主,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综合运用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监管执法等多种方式,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坚持“申报即担责”原则,严惩“带病闯关”。同时,证监会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不断督促交易所提升审核质量。

权威统计显示,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IPO项目主动撤回和审核否决合计717家,占比35%。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已对从事投行业务的67家证券公司、364名责任人员采取了监管措施,特别是对问题严重的4家证券公司暂停保荐业务,对54名从业人员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行业机构的合规意识明显增强。

华泰联合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注册制改革下的监管始终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加强对信息披露监管、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等重点问题的科学把握,开门办审核的理念进一步加强。

记者了解到,针对市场关注的“IPO在审企业涉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的情况,证监会从制度入手,抓住削减离职人员身份价值这个关键,建立离职人员数据库,对10年内离职人员全程监管,新设把关环节从严复核,让市场感受到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受到更严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的优势,用好失信联合惩戒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对有诚信污点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换马甲”申报IPO的,准确识别并坚决叫停。

平稳推进注册制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力,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一二级市场平衡问题。证监会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近期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实施大额再融资预沟通机制,保持投融资动态平衡。

“零容忍”亮剑——对违法违规露头就打

注册制改革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事中方面,证监会不断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减持制度,深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诚信经营、做优做强。

事后方面,证监会聚焦监管主责主业,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实施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严惩违法乱象。

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累计办理各类案件超过2200起,罚没款金额190多亿元,坚决查办了康得新、康美药业、乐视网等一批大要案,向市场传递了惩恶扬善的强烈信号。

王晟表示,监管部门全过程监管执法更加严厉,欺诈发行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代价更高,从严监管有利于塑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秩序,打造诚信的市场文化,涵养健康的市场生态,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必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特别是今年4月,证监会对科创板首批欺诈发行公司泽达易盛、紫晶存储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市场禁入的决定,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随后,上交所对这两家公司作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决定。泽达易盛也是适用新证券法的第一单欺诈发行案件,证监会对该公司及相关人员罚款合计1.51亿元。紫晶存储一案中,已有约1.7万适格投资者通过先行赔付制度获赔10.86亿元。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认为,注册制下的证券监管执法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投资者保护制度逻辑是一以贯之的,中后端的持续监管和有效问责,民事赔偿与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共同构成立体化的惩戒约束体系,对前端的注册发行实践形成正向激励。

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放管结合是注册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改革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从严监管只会加强、不会放松。证监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大投保”理念,动态评估、调适完善制度安排,全面加强监管执法,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美国9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远超预期

美国劳工部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失业率环比持平在3.8%,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33.6万,几乎为8月数据的一倍之多,远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7万。

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失业率仍维持在2022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失业人数则也环比持平在640万。劳动参与率环比持平在62.8%,是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高水平,仍低于疫情前的63.3%。

当月,员工平均时薪继续攀升,环比增长0.2%至33.88美元。在过去的12个月中,员工平均时薪增长了4.2%。

按行业来看,休闲和酒店业就业人数环比增加9.6万,仍较疫情前低21.7万。医疗保健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1万。政府雇员增加了7.3万。

9月各地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175次:“认房不认贷”井喷

日前,山东德州出台10条稳楼市新政,其中提出,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带押过户”、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购房退税、降首付和利率、支持现房销售、鼓励农民用房票进城买房、鼓励团购等。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9月全月,各地累计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高达175次。其中核心政策是8月底9月初各地开始井喷的“认房不认贷”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如果一线城市京沪深政策继续宽松,市场有望再现短期窗口期,成交会短期活跃,但中长期看很难出现明显的反弹。

德州出台稳楼市新政

10月2日,德州召开《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解读新闻发布会,解读《举措》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这次出台的10条政策主要包括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带押过户”、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购房退税、房票安置等政策措施,让更多的购房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降低购房负担、刺激购房需求。

一是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扩大加装电梯提取范围,可提取子女、父母公积金;新增新市民、青年人按月租房提取业务;支持多子女家庭租房提取;取消异地公积金贷款户籍限制;支持现房销售,提高现售房屋的公积金贷款额度。

二是全面推行“带押过户”,买卖双方贷款既可在同一家银行办理,也可在不同银行办理;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及商业与公积金组合贷款均可办理,扩大了覆盖范围,简化办理程序。

三是全面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首套住房商贷首付比例不低于20%,二套住房商贷首付比例不低于30%;首套住房商贷利率政策下限为不低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贷利率政策下限为不低于LPR加20个基点。

另外,新政还提出,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全面落实购房退税政策;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房交会和群团购活动;鼓励采取房票方式进行征收补偿安置,鼓励享受增减挂钩政策的农民用房票进城购房置业。

9月各地发布政策高达175次

9月楼市新政密集发布。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9月是全国房地产历史政策次数最多的一个月,单月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175次,刷新历史记录,核心政策是8月底9月初各地开始井喷的“认房不认贷”政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从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开始,房地产政策进入密集发布期,自住建部等三部门联合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政策后,8月下旬开始,四大一线城市分别在8月31日和9月1日发布“认房不认贷”政策,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个城市明确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同时,广州、天津、西安、厦门、苏州、长沙、成都等城市减少了限购区域,南京、合肥、济南、青岛等二线以下城市全面取消限购,各地落实差异化限贷政策,公积金支持政策仍是各地因城施策的主要手段。

张大伟认为,当下大部分城市在9月都多次发布房地产宽松政策,其中广州深圳在“认房不认贷”基础上再次放松了首套房利率加点,广州调整了限购,上海降低了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门槛,深圳优化再婚或复婚家庭住房套数认定,放开港澳居民及华侨非住宅限购政策。

“从全国看,大部分城市宽松政策已经出无可出。”张大伟说,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拿地、销售、客源、贷款乃至同质化产品竞争都存在压力。从当前监测的数据来看,多个城市利率均出现了轻微的变化。但当前购房是收入稳定问题,叠加人口结构问题,依然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张大伟认为,对于北京等一线城市来说,当下“认房不认贷”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刚性改善家庭,大部分需要“卖一买一”,整体看,这部分家庭的购房需求短期消化后,后续如果没有郊区限购松绑、刚需首套房利率降低等政策出台,市场可能在10月后继续调整。整体看,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依然看政策,只要京沪深政策继续宽松,市场有望再现短期窗口期,成交会短期活跃。但中长期看,很难出现明显的反弹。

中国自贸区十年“领航”开放发展路

最新统计显示,10年间,共有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从中国自贸试验区走向全国。在发挥制度创新“头雁”效应的同时,自贸区打造了中国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

自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今年正是中国自贸区建设十周年。日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于此间举行,众多嘉宾关注自贸区建设进展,讨论自贸区建设经验,为自贸区成就点赞。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白皮书》显示,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的事项占比近一半。

从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到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从设立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到设立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上海自贸区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第一”,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贡献了“上海经验”。

“设立上海自贸区是一个大胆的、开拓性的倡议。”在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看来,自贸区不仅促进了对外贸易活动的增长,还通过深化改革,加强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推动上海乃至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并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工人在车间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周蕊 摄  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工人在车间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周蕊 摄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近日下线了特斯拉全球第500万辆整车。不久前,这座工厂也迎来自己的第200万辆整车下线。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下线,创造“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特斯拉速度”。两年多后的2022年8月,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从1到100万,这座工厂用了30多个月,而从100万到200万,仅用时不到13个月。

“开局冲刺很容易,但每天保持这样冲刺的速度非常难,这背后离不开上海特别是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优质的营商环境。”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说,自贸区不仅成就了“特斯拉速度”,还有超过360家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受益于自贸区的政策红利。

不只是上海自贸区,其后陆续设立的20个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也积极探索开放发展之路:北京自贸区推动数字贸易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广东自贸区大力引进建筑师、医师和税务师等21类港澳专业人士,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

10年间,在带动高水平开放方面,自贸区承担重大开放试点任务,在外商投资、跨境服务贸易等领域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推进深层次改革方面,自贸区发挥制度创新“头雁”效应,在贸易、投资、政府职能转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实践了很多首创性改革;在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自贸区培育了油气、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说,10年来,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不是‘做盆景’而是‘种苗圃’,改革成果要惠及更大范围。”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表示。

各地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发展正不断增强。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说,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之间保持着互学互鉴的友好关系,其他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突破和创新成果为“兄弟自贸试验区”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园区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园区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说,今年3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举行战略联动与合作交流座谈会,建立了两地战略对接和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我们还在谋划与广东、湖南等地的自贸试验区开展深入合作,促进联动发展,以实际行动共同落实国家战略任务。”

未来,自贸区有望在中国对外开放之路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国务院6月印发的文件,将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5个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郭婷婷说,下一步,自贸区将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提升市场准入水平;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壮大发展新动能;开展差别化探索,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陶琳说,下一步,特斯拉还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自贸区的下一个十年,一定更精彩”。

外资9月上调中国经济预测,布局区间交易机遇

随着8月经济数据有所改善,过去一周以来,几家外资机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评级,刺激政策的推出及对政策的进一步预期则是关键。

近日,摩根大通和澳新银行(ANZ)上调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两家机构分别将GDP预测上调了20个基点(BP),分别为5%和5.1%。

就股市而言,房地产和上游行业的萎靡拖累了整体盈利增速,但估值较低几乎是多数机构的共识。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对记者表示,基本面和股价表现之间的分化可能由情绪低迷所致,需要时间才能扭转。但分析显示,基于某些指标,市场可能已经触底。

高盛近期则发布了题为“区间内的交易机遇” 报告,认为中国股市有望在今年底前出现上行的交易机会,逐步趋向此前预测的MSCI中国指数67点位(潜在回报率10%)。

部分外资9月上调中国经济预测

数据显示,继7月走弱后,中国8月大多数经济活动均有所改善。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生产和出口强于市场预期。8月,房地产活动同比跌幅小幅收窄,经季节调整后的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水平走弱幅度较小。社零同比增速加快至4.6%,主要由商品销售好转推动,同时,年初至今服务业消费稳健增长19.4%。

“虽然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但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温和改善,带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上升;内需和出口改善共同推动8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4.5%;8月CPI同比增速转为0.1%的正增长,预计年内还将温和回升。8月信贷增速超预期小幅上行,未来有望继续温和反弹。”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对记者表示。

在这一背景下,近期,摩根大通和澳新银行上调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摩根大通表示,零售销售的明显复苏和服务活动的增长是最大的惊喜。

房地产行业投资的下降可能会削弱一系列支持举措的效果,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贡献近三成,其中房地产投资则又占近三成,但部分外资机构认为,这意味着刺激力度可能还会加大。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自8月中旬以来宣布的增长稳定政策是渐进而广泛的,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传导到实际经济中。“谨慎一点来看,尽管住房市场的需求侧放松是一个受欢迎的举措,但房地产投资可能仍然疲软。”他表示,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新增的财政和房地产政策放松,例如支持特定产品消费的补贴、放松购房限制、在一二线城市取消销售限制和价格控制等。

高盛保持了其第三季度的GDP增长预测不变,为4.9%,并示中国经济仍在增长挑战和不断增加的政策支持之间拉锯。

股市存在区间交易机会

相比经济,市场更大的共识在于中国股市的估值较低,存在区间交易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资深投资专栏作家James Mackintosh近期写道,MSCI中国指数12个月动态市盈率(PE)仅为10.8倍(目前已低于10倍),约为标普500指数和MSCI美国指数20倍估值的一半。

“根据2003年以来的MSCI数据,美国与中国估值之间的差距只在2020年和2021年的短暂时期里如此大,问题不仅在于中国股市便宜。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如果美元开始走弱,中国应该会受益。除此之外,美元走弱将有助于中国维稳人民币,这正是中国一直在努力做的。”他写道。

近期,有多家国际投行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例如,高盛方面表示,受到五大因素推动,中国股市有望在今年底前出现上行的交易机会,包括宽松政策提速;周期性改善(数据已表现出增长企稳迹象。库存周期变化、政策刺激的滞后效应以及全球制造业周期触底反弹,是高盛经济学家对2023年下半年的增长预测高于市场预期的几个关键因素);市场技术面向好(在2008、2014、2020年三轮由房地产主导的宽松时期,市场回升了10%~20%。此外,季节性因素似乎也有利于股市表现,过去十年第四季度平均回报率为4%,而一至三季度平均回报率仅为-1%);低估值(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0倍和11倍,较五年均值分别低18%和11%,与发达市场和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相比,分别低40%和30%,均处于历史区间低位);低仓位(海外对冲基金和公募基金持仓均处于低位,北向资金近期流出规模达到自2014年陆港通成立以来最大水平)。

瑞银则表示,在当前中国股市疲软的情况下,有理由更加乐观。“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包括房地产行业政策放宽、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我们认为这超出了投资者预期,近期我们看到部分宏观数据触底。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有所缓和,政府官员之间沟通频率增加。但股价依然疲软,我们认为基本面和股价表现之间的分化可能由情绪低迷所致,需要时间才能扭转。不过,我们的分析显示,基于某些指标,市场可能已经触底。”王宗豪告诉记者。

他认为,历史上这些迹象表明股市可能已触底,包括A股月度外资大量流出(8月北向资金的外流创纪录),过去在如此大规模的月度流出后的3个月内,A股平均回报率为8%;人民币汇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处于极端水平;A股交易量较低,H股卖空交易量较高;此外,制造业PMI、信贷脉冲等经济基本面呈改善趋势。从历史上看,这些因素与股市表现之间存在合理的相关性。

“虽然MSCI中国9.7倍的12个月动态PE仍高于8.2倍的绝对底部,但这些底部通常由无序抛售所致,因此在无任何强制卖出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市场估值底部更接近9.0倍,仅比当前估值低7%。”王宗豪称。

就盈利而言,机构认为总体盈利掩盖了部分实际趋势。虽然二季度盈利同比下降6%且低于预期,但大部分降幅来自房地产行业减值和上游行业盈利疲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剔除房地产行业,下游行业盈利同比增长15%,系因毛利率回升,消费品公司盈利同比增长14%,汽车、医疗保健和防御性行业(如公用事业和电信)也出现向好趋势。由于成本下降,互联网公司(占指数的40%)增长逾70%。

瑞银对市场底部期间历史阶段的分析显示,之后表现最好的行业包括互联网(电商)和各种消费子行业,如餐饮、休闲和啤酒,而其最不看好的行业仍是航空、银行、材料和汽车。

观察丨一线城市限购政策调整 不是为了助长房地产炒作


继率先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后,广州又成为首个放松住房限购政策的一线城市。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基于当前广州楼市状况做出的政策调整,是符合预期和逻辑的。那么,其他一线城市是否有必要跟进呢?

当前房地产政策调整的主要逻辑在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政治局会议正是基于这种新形势的判断,才提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过去在市场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限制性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有必要进行调整优化。所以,可以观察到,近期南京、武汉等热点二线城市纷纷全面取消了限购政策。

从机构的数据来看,广州库存压力较大,新房成交自4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持续下滑,9月前两周成交面积环比增加2.4%,在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后成交未出现明显增长。而近期二手房挂牌量快速上升,交易周期明显拉长,价格明显下跌,也导致预期开始悲观。北京由于此前政策最严,所以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后效果最明显,新政后首周,二手房成交量超过之前半个月的量,新房成交量已经超过之前一个月的量。但随后几周逐渐减少,目前成交量基本接近新政前。北京近期还取消了学区房限价政策。可见,供求规律在一线城市同样起作用,放松限购都可以纳入政策工具箱。

从调整路径来看,一线城市限购政策的调整应该是渐进式的,而不是“一刀切”。广州此次是调整了限购区域范围,保留核心区域限购,非核心区则取消限购。其他一线城市可行的调整路径可以考虑因区施策,“一区一策”,比如先从郊区开始,或者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定向放松限购,进行边际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限购政策调整,并不是为了助长房地产炒作,最终目的是取消一切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购房政策,从而促进此前受限制性政策抑制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潜在需求的释放,让房地产市场恢复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证监会、外汇局又有新动向!市场回暖,金秋行情要来了?


周一收盘后重磅信息再度接踵而来,证监会将完善优化现金分红监管制度,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央行、外汇局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关工作。在上周五外围市场普跌下,周一A股表现不错触底反弹,外资也重新小幅净流入,市场明显回暖。磨底阶段或还有反复,但机遇显然是大于风险的。

证监会完善优化现金分红监管制度

9月18日消息,证监会近期拟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进行修改,交易所将同步修订规范运作指引。包括:

1、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解释原因;对长期大额财务性投资但分红比例偏低公司,强化披露要求,督促加大分红力度;进一步便利中期分红程序。

2、研究在交易所信息披露评价中进一步向高分红公司进一步倾斜。

3、鼓励基金公司发行红利基金产品。

4、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

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拟进步对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督促分红,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让分红好的公司得到更多激励,同时也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等。其中,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拟修订相关规则便利公司实施中期分红,进一步提升分红频次,让投资者更好规划资金安排。同时,指导公司制定稳定增长的分红政策。推动公司修订章程条款,提升分红政策可操作性,引导公司探索稳定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以更稳定的分红回报投资者。

现金分红比例还有提升空间

随着上市公司家数逐渐增加,有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也在增加,不过占比并未提升。Wind数据显示,2022年年报中,5000多家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有现金分红的共3377家,占比66.65%,较2021年现金分红比例69.18%有所下降。而最近10年来看,2017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曾一度达到高峰,78.89%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红。随后数年则逐步下滑,在政策推动下,未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有望大幅提升。

央行、外汇局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

央行网站信息显示,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关工作。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银证券、三菱日联银行、特斯拉、巴斯夫、托克、施耐德等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参加座谈会。

潘功胜表示,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要求,持续优化政策安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市场有所回暖

周一A股低开高走,个股普涨,万得全A成交额6993.28亿,维持在底部区域7000亿左右的成交。个股上涨3394家,下跌1664家,绝大多数个股收红,赚钱效应达到极好。

北向资金重新净流入

周一,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入28.29亿元,结束此前连续4个交易日的净流出。贵州茅台、中国中免等蓝筹股再次得到外资青睐,股价回暖带动市场回升。

金秋行情会来吗?

国泰君安证券最新报告指出,借鉴历史,“政策底”确立之后往往会有“市场底”作二次确认,例如2018年10月上证指数在2449点形成“政策底”后,2019年1月在2440点构建“市场底”。考虑到当前监管层对资本市场强力呵护,加之上证指数下方有“长期趋势线”支撑,预计“市场底”回踩深度有限。一旦本月中下旬市场在中线上形成完善的底部结构,那么金秋行情值得期待。

国联证券分析师刘雨辰认为,近期A股成交活跃度依旧较低,反映出市场投资者信心依旧有待提升,政策的不断推出也夯实了政策底,随着市场持续震荡,市场底或将临近。

粤开证券分析师陈梦洁认为,当前市场信心的建立仍需近期出台政策效果及经济数据的有力验证,市场已处于筑底阶段,在近期政策加码下,增量资金的入市空间已被打开,后市配置上建议关注“金九银十”大消费板块、复苏的顺周期行业、稳增长政策支持方向。

六大货币的央行本周议息,金融市场迎来“生死36小时”

在这个金秋九月,全球金融市场年内最为重要的“生死36小时”,或许就将在本周到来……

从北京时间本周四凌晨的美联储决议开始,到周五日本央行议息会议的结束,G20集团中一半的经济体将在这段时间里敲定最新的货币政策。在全球交易量最大的10种货币中,有六大货币的央行就将在本周议息。

而随着全球政策制定者逐渐适应美联储官员上月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提出的主题:利率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这些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动向显然会受到特别关注。

眼下所有证据都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通胀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更大通胀压力的担忧。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纷纷回升)

  因此,可能没有多少央行敢在当前宣布他们的紧缩工作已经完成。周四从英国到瑞士等国的央行可能还会“鸽派加息”,就像上周欧洲央行发生的情况一样。

美国

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公布最新利率决议,鲍威尔则将按惯例于2:30召开会后新闻发布会。目前调查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9月19-20日的会议上料将暂时按兵不动——把利率维持在5.25%-5.5%的区间内。

不过,富有韧性的美国经济,可能将促使美联储官员在点阵图中预计年内会再加息一次,将利率维持在峰值水平的时间也可能将比先前预期的更长。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其他官员此前已经暗示计划本月暂停加息,随着利率峰值的临近,他们将放慢紧缩步伐。鲍威尔上月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通胀率仍然过高,央行官员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收紧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强劲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可能将影响美联储官员在9月议息会议上的讨论。本周将公布的委员会预测中值可能会显示,今年美国经济料增长2%,是6月1%预测值的两倍,而3月预测为0.4%。此外,他们对劳动力市场的看法也可能会更加乐观,目前处于3.8%的失业率可能会略微升至3.9%,低于6月和3月预计的4.1%和4.5%。

Naroff Economics LLC总裁Joel Naroff在回应调查时表示,“最有意思的因素可能是美联储对未来加息的看法,我们完全不知道,联邦基金利率在怎样的水平就会被视为过高了。”

亚洲

在亚洲方面,日本央行本周料将成为亚洲市场瞩目的焦点,投资者将期待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就未来政策方向发出更多信号。

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日本央行周五的议息会议不会立刻出现任何新的政策变化,但他们将密切关注有关负利率政策未来前景的任何评论,因为植田和男本月早些时候提到了结束负利率的可能性。

日本央行决策者还将密切关注美联储本周的利率决议,对包括日元在内的该地区资产产生的任何影响。

在中国,市场人士预计周三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保持在3.45%不变。

而菲律宾央行和印尼央行周四预计也将按兵不动——即使这两个经济体的通胀正开始再次加速。

欧洲、中东和非洲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诸多央行本周的议息会议,也料将令当地市场的投资者忙得不可开交。大多数利率决定都将会在周四美联储决议之后做出。

英国央行周四将占据舞台中心,预测者几乎一致预计英国央行本周将加息25个基点,但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却不太一致。英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初以七个月来最快的速度萎缩,就业市场也显示出降温的迹象,因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本周的加息举措可能是最后一次。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利率可能已“接近周期顶部”。

同一天,瑞士央行政策制定者也有望再次加息,以遏制通胀。如果他们这样做,这也可能是该行当前紧缩周期迈出的最后一步。

挪威央行也是如此,该行本月稍早表示可能采取行动,但未来可能会改变策略,将货币政策维持在届时达到的本轮紧缩峰值水平。同样在周四,瑞典央行也将没有那么轻松。尽管经济疲弱,但官员们过于担心通胀状况,因此或将并不敢轻易冒险暂停加息。

在发达市场以外,土耳其央行本周四可能会再加息约500个基点,将一周回购利率提高至30%。这将是一个新信号,表明政府有意结束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埃及央行上个月意外加息100个基点,令市场措手不及,交易员也将关注该行周四是否会有类似的意外之举。埃及央行目前正面临着减缓其国内37%的创纪录高位通胀的压力。

同一天,南非政策制定者可能会暂时忽视超预期攀升的通胀数据,连续第二次会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8.25%。

而在周五,莫桑比克的利率决定可能会在维持利率不变和降息之间进行抉择,因为其通胀率处于近三年的低点,并有可能进一步放缓,其邻国津巴布韦则预计将维持利率不变。

拉美

尽管巴西的通胀率已从6月份低于目标的3.16%加速攀升至8月份的4.61%,但市场普遍预计巴西央行本周将连续第二次下调其关键利率,降幅为50个基点,至12.75%。

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巴西央行在年内余下时间还将再实施100个基点的宽松政策,将关键利率降至11.75%。

结语

无论如何,本周以美联储为首的这一系列全球央行议息大幕的揭开,很可能将决定着全球市场在今秋的最终命运。从外汇市场近来的走势看,美元指数已经连续九周录得上涨,为2014年以来的最长纪录。事实上,在过去45年来,美元指数仅出现过一次连续10周上涨的情况,那便是在2014年。

而本周各国央行的议息盛宴,会否进一步给美元的强势升势“添砖加瓦”,继而撬动股市、债市、商品等多类资产的走势呢?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华夏商业资讯网讯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0%。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 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1%。

1-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2281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网上零售额 9538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79821 亿元增长 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1-8 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4%。

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538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9821亿元,增长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8.4%、10.9%、9.2%。

“认房不用认贷”政策落地调查:市场情绪稳步回升 “金九”热度初步显现

当前,“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推出已半月有余,截至目前,已有超20城宣布实行首套房“认房不用认贷”,其中包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

就此,《证券日报》记者对多城市房产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认房不用认贷”落地以及多重政策利好之下,市场情绪明显回升。从政策效果来看,中指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政策执行后,全国置业意愿提升了15个百分点,北上广深均提升明显,其中北京、上海均提升20个百分点左右。

市场情绪回升

线下看房热度升温

“多个城市官宣执行‘认房不用认贷’政策后,市场情绪明显回升。”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建立的情绪指数模型,第36周(8月28日至9月3日)、37周(9月4日至9月10日)一线城市情绪指数为-0.69,而政策出台前的第35周(8月21日至8月27日)指数为-0.77,体现出新政利好下市场情绪明显改善。

从市场反馈来看,线下看房热度显著上升。“9月1日晚北京政策出台后,周末看房人数明显增加。即便是工作日,看房人数也较之前有明显增多。”北京市丰台区熙悦晴翠楼盘的中介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楼盘的到访看房量和认购热度都明显上涨,价格方面暂时未有较大浮动,精装修的两居室、三居室新房是目前认购数量较多的选择。越秀地产中介人员也对记者表示,新政出台后房产认购火热,周末时每日成交量可达30套以上。

上海一位房产中介对记者表示,虽然开发商方面取消了一些原有的折扣优惠,使房价有所上涨,但从售楼处的人流量来说,还是能直观感受到市场的回暖,特别是高端的优质项目,购房者的关注度比较高。与楼盘合作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服务人员也表示,近期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顾客数量大幅上升,目前公司在几个热度高的楼盘售楼处设置了常驻服务,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为购房者解答问题、办理业务。

一位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我在北京工作已经5年了,之所以一直没有买房,就是苦于此前北京的‘认房又认贷’政策,因为原来在老家有过购房贷款记录,所以如果再在北京买房的话,首付比例明显超出了我目前承受的范围。现在新政出台后,首付比例下降,选择余地扩大,近期会加快看房节奏。”

二手房方面,王小嫱表示,预计后续会有一批改善型客群入市,“卖一买一”需求加速释放,二手房挂牌量迅速增长。据统计,北京、上海、深圳第37周二手住宅成交量全部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3.27%、37.83%,22.61%。一线城市本周(9月4日至9月10日)累计在售挂牌量和新增挂牌量达到今年以来的峰值。

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也呈现出交易活跃态势。从“金九银十”第一周(9月4日至9月10日)的成交情况来看,第37周,东莞涨幅位列前茅,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65套,环比上涨43.96%;成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1866套,环比上涨21.96%;青岛新房成交1576套,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557套,环比上升9.86%。三四线城市方面,据中指云重点50城监测数据显示,第37周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上市面积为58.8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6.22%。

政策优化步伐加快

“金九银十”预期向好

记者在走访时明显感受到,当前楼市供需两端均释放出积极信号。售楼处现场多位看房顾客均对记者表示,当前已有明确的购房意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利率下调相关政策实行后,自己能享受到多少切实的购房优惠。

另外,政策端优化的频次不断加快,据统计,9月份已有超30省市出台优化楼市政策30余条,南京、青岛、郑州、佛山、嘉兴等多地优化了限购政策。上海、深圳、广州近期也出台了优化公积金贷款、放松限购以及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等举措,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多项新政带动下,核心城市购房者入市积极性提升明显。针对当前的市场行情,陈文静表示,短期来看,一线城市市场行情持续时间或好于其他城市。房价方面,预计开发企业短期仍以快速出货、回笼资金为主,价格上涨预期和空间整体偏小,核心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逐渐企稳。

“基于季节性因素叠加政策端全面发力,预计今年‘金九银十’表现要好于过去两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记者表示,后续视楼市及整体宏观经济走向,房地产支持政策还有加码空间,包括购房环节税费减免,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以及各地在因城施策原则下进一步放松限购限贷、提供购房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