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证监会主席吴清权威解读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12日就贯彻落实该意见接受记者专访。

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问:请问如何理解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答:这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与前两个“国九条”相比,本次出台的意见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充分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充分体现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要坚持稳为基调,强本强基,严监严管,以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三是充分体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特别是针对去年8月以来股市波动暴露出的制度机制、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回应投资者关切,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意见设定的资本市场发展目标层层递进

问:如何理解意见提出的未来一个时期资本市场发展目标?

答: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强大的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的标配。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高水平循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也有利于发展股权融资,优化融资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新“国九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锚定金融强国建设这一奋斗目标,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从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勾画了发展蓝图。我们理解,这一系列发展目标是系统全面的,也是层层递进的,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尊重规律、尊重规则,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把蓝图变成现实。

意见落实将形成“1+N”政策体系

问:证监会将如何系统化推进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

答:新“国九条”坚持系统思维、远近结合、综合施策,与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组织实施的落实安排,共同形成“1+N”政策体系。“1”就是意见本身,“N”就是若干配套制度规则。上个月,我们已经发布了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等4个配套政策文件。今天还将发布加强退市监管的配套政策文件,并对6项具体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交易所也有一批自律规则同步征求意见。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促进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改革举措。

综合来看,“1+N”政策体系的主线就是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必须一体推进,系统落实。

在强监管方面,我们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上市公司监管要突出全链条监管和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围绕严把上市关、严格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3个方面持续发力。机构监管要推动回归本源,做优做强,进一步压实“看门人”责任,引导证券期货基金等各类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提升合规水平、专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和健康的投资文化。交易监管要促进公平高效,规范各类主体和资金的交易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秩序。

在防范风险方面,我们将从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预期管理机制、统筹开放与安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机制安排和政策举措。特别是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完善风险监测处置机制,着力稳信心、稳预期。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促进资本形成,更好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创新,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当前,我们正在结合开展资本市场改革综合评估,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等重要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资本市场有效治理

问: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合力,意见在这方面有哪些安排?

答:资本市场参与主体众多、运行机理复杂。一个好的市场生态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共生共长、长线短线各类资金各得其所、发行人投资人相互成就、市场各参与方归位尽责、监管与市场良性互动。这需要各相关方面一道,共同把握好投融资、一二级市场、入口与出口、场内与场外等各类均衡关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资本市场有效治理。

新“国九条”对其中很多重点内容都做了安排。比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既强调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这个“基本盘”,又着眼于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分类作出部署。再比如,意见强调加强法治,围绕大幅提升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完善行政、刑事、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提出了不少硬措施。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资本市场一定会更加海晏河清。还比如,意见对深化央地和部际协调联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方面的工作协同,促进形成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监管铁军

问:意见对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提出了要求,证监会也发布了相关文件。请问在这方面有何具体措施?

答:打铁必须自身硬。新“国九条”对加强监管队伍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也已作出布置。我们将更加突出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全面贯彻严监管严管理的要求,以自身建设的全面从严,带动监管工作全面从严。加强与驻会纪检监察组协调联动,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聚焦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条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对于各方面都很关注的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突出问题,我们已经出台了20多项措施,从业务端和管理端综合施策,在这方面还将深化专项治理,一抓到底,决不姑息。总之,我们将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为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季度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增长6.4%和10.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天(1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行业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其中,3月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60万辆,环比同比实现双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陈士华:具体来看,汽车产销呈现较快增长,乘用车和商用车均有良好表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以上;整车出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为拉动行业增长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其中,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专家指出,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稳增长、稳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陈士华:总体看,行业不仅要关注量的增长,更要关注质的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新赛道上取得了领先的优势,我们应毫不动摇的去巩固和扩大这一优势。在市场上,应尽快出台报废更新、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细则,并和地方促销、企业营销形成良好互动。

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回升 经济复苏态势有望持续巩固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8%、53.0%和52.7%,比上月上升1.7、1.6和1.8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回升。

结合最新的先行指标及高频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持续集聚成长,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折射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目前,三大指数同步回升表明了哪些积极信号,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更加稳定的复苏阶段?

“3月份,随着春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市场活跃度得到提升。”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运行首席研究员乔宝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自2023年1月以来一直在扩张区间波动,制造业PMI在3月份重回扩张区间,有力地支撑了三大指数同步回升,表明我国经济整体的景气水平在逐步提高,经济复苏态势有望持续巩固。

PMI是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作用。

PMI显著上升反映了哪些行业与领域的突出表现,这些表现又是如何带动整体PMI上升的?

“产需同步改善助推制造业PMI显著回升。”乔宝华介绍,制造业PMI的13个分项指数中有12个指数较上月明显回升,其中,生产指数为52.2%,较上月回升2.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回升5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最大,时隔11个月重回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为53%,较上月回升4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

乔宝华表示,制造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景气水平明显较高,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其中,受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及海外需求回暖带动,木材加工及家具、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产需释放较快。

“特别是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速。”乔宝华介绍,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9%,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5.0%,处于较高景气区间。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则反映着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较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连续4个月逐月加快。这一服务业指数的显著增长是否表明该行业正在加速恢复?

对此,乔宝华分析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包括服务业和建筑业两部分。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较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较上月回升2.7个百分点,建筑业扩张有所加快。

乔宝华表示,分行业看,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行业生产经营较为活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批发、铁路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3.0%及以上,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升。

此外,综合PMI产出指数是制造业PMI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加权平均,能够综合反映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乔宝华介绍,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自2023年1月以来一直处于扩张区间,近3个月一直保持回升态势。

“随着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投资和消费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供需情况将继续改善,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乔宝华说。

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外资利用规模有望稳中有升


4月伊始,多场“投资中国”海外活动相继举行,气氛热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求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年初至今,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推出更大力度吸收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外企来华热情高涨。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判断,2024年中国吸收利用外资规模有望稳中有升。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视角看,外资流动主要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三大类。今年以来,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证券投资,外资在华动作频频。

以3月为例。3月18日,汉领资本旗下汉领(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中基协备案;3月22日,渣打证券正式在京开展业务;3月25日,伦敦大学退休金计划递交的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资格的申请正式获中国证监会受理。

同时,不少外资机构还在增资、拓业务。3月初,外资公募路博迈基金完成了自落地中国以来的第三次增资,将注册资本金由3亿元增加至4.2亿元人民币,增资幅度达40%。另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介绍,目前共有13家外资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评价,拓展了债券承销业务范围。

直接投资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实现“开门红”。3月当月,多个外资企业进一步透露投资中国新动向。如苹果公司宣布将扩大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实验室;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追加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汉堡王计划2024年在中国新开200家以上门店等。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释放了看好中国的积极信号。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既是深入贯彻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推动完善保障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配套措施,也反映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对于外资具有较强吸引力。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外资来华热情高涨,实际是与中国持续加力对外开放相辅相成。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底,2023年下半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即“外资24条”中,超过六成的政策举措已经落实或者已经取得积极进展。3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了新一轮的务实举措。《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也相继出台。

“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标志着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开始全面实现负面清单管理,这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国家网信办公布的《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回应了当前开放进程中市场主体的重要关切。

另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两个细节同样体现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满满诚意。一是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二是下大力气解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不便的问题。

3月份,中国宣布从3月14日起到11月30日期间,对瑞士、爱尔兰等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扩大了免签欧洲国家范围。“免签政策对于旅游和商务往来非常重要。”辽宁大学特聘研究员陈波对记者表示,去年底以来推出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在入境口岸和停留时间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

3月初起,中国人民银行与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以及各地的地方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提升支付服务的便利性。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期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框架体系,推动各个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工作方案。各个层面的推动正加速形成合力。

“稳外资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在地方层面加快落实。”张建平表示。

市场“蛋糕”足够大

中国市场充满活力,“将继续投资中国”是近期外企高管与中国各方交流中常常表达的观点。“和中国携手合作,拥有天空般广阔的机会。”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敏·纳瑟尔在“投资中国”首场标志性活动上如是说。

4月伊始,多场“投资中国”海外活动相继举行。在丹麦,与会丹麦企业表示,绿色低碳和生物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国在新能源等领域成就举世瞩目,丹麦企业在中国大有可为。

在德国,200多位中德政府机构、企业、商协会代表齐聚“投资中国”德国专场推介会,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会后,中方政府、产业园区和企业与德国企业围绕生物健康、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分板块开展深入交流对接。据中国新闻社报道,中链咨询公司(MM China Link)总经理马悌思在活动中表示,虽然面临许多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但他认为“蛋糕”足够大,中国市场有巨大潜力。

不过,崔凡也指出,当前中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仍然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各种挑战,需要通过稳步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寻求突破。“期待今年能够出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限制条目清零,加大服务业包括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幅度。”

在陈波看来,从中央到地方要尽快落实开放承诺,这是稳外资的关键。“政策从谋划、承诺到落地,每一关都是一个重要进展。”

张建平表示,中国正在推进制度型开放,利用外资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明显,2024年中国利用外资规模有望恢复增长。

“中国将坚持全球化,坚持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坚定支持和捍卫世贸组织在内的多边贸易体系和规则。”张建平表示,在此基础上,中国将主动推动强化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协作。

金价飙涨“多米诺效应” 各路资本追涨白银套利


迭创新高的金价,正带动白银期货买涨热情潮涌。

截至4月8日11时,国内白银延期交易主力合约报价在7132元/公斤,盘中一度触及涨停,达到过去10年以来最高值7170元/公斤。

“这背后,是黄金白银价格涨跌有着较高的正相关性,随着黄金价格持续飙涨,部分投资机构将买涨白银作为新的获利投资策略。”一位国内CTA策略私募基金交易员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4月以来国内白银延期交易主力合约从6459元/公斤大涨至7132元/公斤附近,主要是受到外盘白银期货价格飙涨的影响。4月以来,COMEX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报价从25.14美元/盎司大涨至28.08美元/盎司,直接推动国内白银延期交易价格水涨船高。

“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只要黄金价格持续迭创新高,这轮白银买涨潮不会停歇。因为越来越多投资资金意识到黄金追涨成本日益增加,转而加仓白银多头,作为押注贵金属这轮大涨行情的替代品。”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但是,面对持续飙涨的白银价格,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开始悄悄逢高获利套现离场。

在他们看来,相比黄金,白银的投机属性与价格波动性更大,高位追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远远高于黄金。

“目前,支撑白银价格持续上涨的最大动能,仍是围绕金银价格比的套利投资。”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直言。当前COMEX黄金白银期货的金银价格比仅有83.6,低于年初的高点88,这令部分投资机构认为在金价上涨动能不减的情况下,白银价格似乎依然偏低,纷纷继续追涨白银套利。

金银价格比套利投资潮涌

悄无声息之间,白银正成为这轮金价飙涨行情的“最大受益者”。

4月以来,COMEX白银期货终于摆脱今年以来在22-25美元/盎司的盘整走势,掀起一轮快速上涨行情,一度刷新近年高点28.2美元/盎司。

这背后,对冲基金等资管机构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当周,对冲基金为主的资管机构持有的COMEX白银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较前一周增加1950.5万盎司,成为推高白银价格的最大资本力量。

“华尔街资本推高白银价格,也在情理之中。以往,只要黄金价格飙涨创新高,华尔街投资机构都会掀起白银买涨潮。”前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一直以来,只要金银价格比突破80整数关口并处于较高水准,华尔街会出现两种判断,一是金价偏高,二是白银价格偏低。但在多数情况下,华尔街更倾向于押注后者而追涨白银价格。

究其原因,一是白银价格的波动性较大,能创造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白银期货的操作成本较低,有助于对冲基金们放大资金杠杆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

“如今,对冲基金追涨白银期货,更显得胸有成竹。”一位贵金属期货经纪商指出,一是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级,油价上涨导致通胀卷土重来,全球央行继续增加黄金储备的利好因素驱动下,金价正“无视”美联储降息步伐延后与美元走强而迭创新高,似乎拥有更强的上涨动能,二是得益于光伏产业的发展,2024年白银下游需求保持增长,令今年白银供需关系趋紧,也给白银价格上涨带来了更强支撑。

世界白银协会预期,2024年白银仍将有一定供求缺口,这也成为众多华尔街投资机构敢于追涨COMEX白银期货的一大底气。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COMEX白银期货短期内有望突破28美元/盎司,因为迭创新高的黄金价格与金银价格比,正令更多资本认为白银价格偏低,持续涌入这个市场。”这位贵金属期货经纪商指出。由于白银期货的交易成本较低,不少中小型资本甚至将白银作为押注黄金价格继续迭创新高的替代品。

光大期货发布最新报告指出,金银价格比正受到被市场密切关注,若市场仍看好黄金,资金可能分流转向白银,特别就基本面而言,今年白银仍将存在一定幅度的供求缺口,所以当黄金不断创出新高,必然会带动市场的白银看涨情绪。

国内机构谨慎应对白银牛市行情

面对迭创新高的国内白银延期交易价格,不少国内CTA策略私募基金却在逢高获利了结。

上述国内CTA策略私募基金交易员告诉记者,本周他们开始着手结清部分国内白银延期交易合约与COMEX白银期货多头头寸,因为他们担心白银价格可能突然高位回落,令他们此前积累的收益“付诸东流”。

“这背后,是白银价格的波动性明显高于黄金,尽管围绕金银价格比的套利投资具有较高的胜算,但白银价格的短期高波动性很容易令机构即便看准白银价格波动方向,却因为短期白银价格异动而遭遇大幅亏损。”他指出。

记者还了解到,相比国内投资机构的谨慎,不少国内白银加工企业也纷纷抓住这轮白银价格上涨行情加大套期保值力度。

一家专注设计生产银制饰品的白银加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4月以来,受国内白银延期交易价格大涨影响,他们持续在价格高点建立白银空头头寸,一方面能锁定现有白银库存的估值增长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将白银套期保值操作的收益用于采购新的白银原料,缓解当前白银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原材料购买成本增加压力。

在他看来,尽管当前白银价格仍处于飙涨状况,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严阵以待——不敢高位囤积更多白银原料,担心白银价格突然高位回落导致企业采购方面出现较大亏损。

“目前,我们都在密切关注黄金价格何时高位回落,因为这可能是这轮白银上涨行情的休止符。”这位白银加工企业负责人直言。

清明假期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天水旅游订单增长21倍

4月6日,为期3天的清明小长假正式收官。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消息显示,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清明假期的旅游市场迎来了一波出游小高峰。

当日,据文旅部披露的数据,2024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多地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大幅增长,景区门票提前售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搜索发现,多地文旅部门和多家景区披露的数据显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大幅增长。

4月6日晚间,江苏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省纳入监测的634家A级旅游景区和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1623.87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达72.76亿元,日均同比分别增长111.5%和98.9%。

扬州市文旅局发布的消息称“过夜人次前所未有”。据扬州市文旅局数据,清明假期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78.5%,比2019年增长40.6%。全市重点监测的39家酒店平均出租率为80%,主城区平均出租率为90%。

据甘肃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清明假日三天,甘肃天水市(2区5县)共接待游客9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亿元,其中4月6日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4月5日,天水市(2区5县)接待游客34.86万人次,再创今年新高,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

景区方面,据九寨沟管理局发布的消息,清明假期,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8万人。其中,清明假期第一天,九寨沟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0240人次,同比增长117.55%;清明假期第二天,九寨沟迎来假期旅游高峰,当天共接待游客21204人次,同比增长376.28%。

镇江市文旅局4月6日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4日,镇江市“三山”景区(金山风景区、焦山风景区、北固山风景区组成的三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4.98万人次,同比增长221.29%;茅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52.94%。4月5日,“三山”景区共接待游客7.65万人次,同比增长393.55%;茅山景区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同比上升129.41%。

峨眉山景区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18:00,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3258人次,较2019年增长38.24%。

与此同时,多地景区门票提前售罄。

如泰山风景区早在4月2日就发布提示称,4月4日、5日的夜间票均已售罄。4月4日,泰山风景区又发布消息称,4月4日、4月5日12:00-24:00的泰山门票均已售罄。4月5日,泰山景区还发布紧急通告称,在园游客量已经达到瞬时最大承载量阈值,决定自12:30起暂停检票入园一小时,13:30恢复检票入园。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发布的公告,4月4日15:04,乐山大佛景区当日的白天游山门票已售罄;4月5日10:47,乐山大佛景区当日的白天游山门票就已售罄。

天水麦积大景区管委会发布的公告也显示,4月4日10:57,当日门票已售完;据麦积山大景区4月4日15:53发布的公告,麦积山景区4月5日的门票已经售罄。4月6日11:08,麦积山景区4月6日门票售罄。

短途游更受青睐,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

文旅部发布的消息显示,自驾、骑行、徒步成为清明假日出游的热门方式,短途游、周边游以及本地游受青睐。

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回乡祭祖传统带热乡村微旅游,乡村游订单同比增长239%。

途牛数据显示,清明出游的高峰出现在假期首日,即4月4日。更多游客选择了1-2天的短途行程,出游人次占比接近71%;更多游客选择周边游,出游人次占比为50%。不过,也有近10%的游客选择了4天及以上的出游行程,他们大多通过拼假连游的方式提前出游。

另据美团数据,清明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9%,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消费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目的地选择上,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北京、成都、上海、重庆、深圳、广州、西安、杭州、苏州、南京为清明假期最热门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下江南”成为游客清明出游的热门选择。其中,南京清明假期旅游热度同比上涨29%,苏州旅游热度同比上涨25%。

携程数据则显示,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广州等地的旅客假期期间最爱到周边旅游,全国周边游热门目的地Top10包括:杭州、南京、苏州、广州、上海、天津、北京、济南、扬州、武汉。

从住宿、打包旅游、景点门票等预订来看,途牛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途牛度假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8%;打包旅游产品预订中,自驾游产品热度提升显著,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1%。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2024年清明期间平台热门城市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2.2倍。平台热门城市TOP10为北京、成都、重庆、南京、天津、杭州、西安、大理、洛阳和苏州。

携程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山岳类景区清明假期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770%;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呈现391%的涨幅;公园类景区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30%。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博物馆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08%。

天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倍,当地麻辣烫店备菜提前用完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清明假期,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假期新热点。

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游客量涨幅超过50%的目的地城市分别为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其中,近期因麻辣烫火出圈的甘肃天水持续“热辣滚烫”,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倍。

可见的是,今年3月以来,天水接待游客人次屡创新高。据甘肃省文旅厅4月6日发布的消息,3月以来,天水市已累计接待游客6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据去哪儿平台统计,自2月26日起天水的搜索量开始逐步上升,搜索增速同比增长2000%。清明假期,北京至天水的火车票部分车次商务座和一等座早早售罄;天水酒店预订量增长12倍。与此同时,天水还将游客吸引至整个甘肃。去哪儿数据显示,清明假期甘肃全省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6.7倍,兰州、张掖、嘉峪关、陇南景区门票销量也同比上升超10倍;清明甘肃全省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1倍,天水成为全省TOP4热门酒店预订城市。

位于天水的晓红麻辣烫店的负责人顾萃告诉澎湃新闻,清明假期第一天,店里下午三点就没菜了,打算闭店,然而,顾客一定要进店吃。“又不好赶,一堆人逼着我去买菜。”顾萃无奈道,“结果菜市场就剩几个豆泡,然后就剩野菜了,顾客说野菜也行,来都来了。”顾萃称,自己的头发已经3个月没剪了,清明假期还发动了亲戚朋友都来店里帮忙。

值得一提的是,据甘肃省文旅厅4月5日消息,由于假期游客量激增,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甘谷县宾馆住宿率均接近100%,其余周边县区宾馆住宿率接近74%。天水市随之推出一系列游客分流措施,秦州区部分中小学操场、医院面向外地游客免费提供停车位,设立秦州区玉泉中学和麦积区区委党校临时住宿点,当天协调解决旅客住宿800余人次。

途家民宿的预订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天水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18.8倍,增速排名第一。从客源地看,清明假期期间,前往天水的游客中,超六成来自甘肃省外,北京、陕西、青海、浙江和河南的客人最多。途家平台上,天水古城、兰天城市广场、天水站等麻辣烫“一线”位置的民宿是最热商圈。

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假期新热点,开封五一期间已有民宿满房

除了天水,开封、淄博、泉州、大同等诸多小城市也备受关注。

在去哪儿平台上,今年清明假期,开封和泉州在“王婆说媒”、“簪花游”的特色文旅标签带动下,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5倍、3.3倍,并且从客源年龄看,“00后”是最大的主力,占比近四分之一。

在途家民宿的平台上,大同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18.5倍排名第二。此外,去年爆火的淄博延续热度,预订量同比增长14.5倍排名第三,锦州、汉中、徐州、宣城、景德镇、丹东、延边排名分列四至十位。

另外,途家平台上,开封假期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5.7倍,其中超六成客人为“00后”,组团勇闯相亲局。

途家数据显示,王婆所在的万岁山景区房源搜索量暴涨800%,热门预订商圈TOP3为清明上河园、开封鼓楼广场和老河南大学商圈。从客源地看,除了郑州、许昌、周口等省内周边城市外,开封还吸引了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等地客人前往。值得注意的是,开封五一期间已有部分民宿满房。

一个出圈标签能带来多大的消费力?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估算了一笔账,吃一顿天水麻辣烫人均消费3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650元;一张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景区门票仅需8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消费850元;体验一次泉州簪花仅需4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900元。

“随着旅游市场主力年轻化,旅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追求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产品或场景,对千篇一律的古城、打卡点、小吃已厌倦。一条老街、一个菜市场、一份独特的美食,都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对于当地来说,想将流量转化为消费,还需讲诚信、重服务,用诚意和更好的服务打动旅客,实现口碑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表示。

入出境旅游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另据文旅部的消息,今年清明假期入出境旅游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期3天,入境游客104.1万人次,出境游客99.2万人次。港澳居民返乡祭祖、探亲访友、观光购物等需求增加,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海外侨胞入境人数上升明显。出境游方面,日本、泰国、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澳门、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是热门目的地。

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曼谷、吉隆坡、首尔、东京、伦敦的旅客入境订单最多,通过Trip.com预订入境游接送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18%。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入境机票最热门的目的地为上海、北京、广州。除北上广外,成都、杭州、青岛、厦门、昆明等城市的入境机票也较热门。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居民则更多选择从广州、深圳、珠海口岸来到内地旅行。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前夕港澳居民对广州、深圳、珠海的旅游信息关注度显著增长,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78%。

出境游方面,途牛数据显示,泰国、日本、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英国-爱尔兰连线、埃及、阿联酋、斯里兰卡、新西兰、新加坡等目的地是游客更为热门的选择。途牛指出,“新马泰”免签以来,途牛“机票+目的地”半自由行的旅游产品需求增长显著,如曼谷、曼芭连线、普吉岛等主打纯玩0购物、8人小团、1-2天自由活动、网红景区的旅游产品,在清明期间受到了更多25-35岁年轻游客的青睐。

同程旅行数据则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仍是内地游客出游的首选目的地。此外,曼谷、吉隆坡、东京出境游热度较高。其中,曼谷-芭提雅、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热门东南亚旅游线路迎来出游热潮。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清明假期,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生活服务业消费向好,彰显了内需潜力。同时,各地结合区域特色打造的新型消费模式、节庆活动等,在促消费方面效果显著,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平台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2024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升温。

1-2月全球新能源车卖了190万台,中国占比超六成

虽然,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占比出现了轻微下降,但依然保持占据六成。同时,世界各地区的新能源车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要改变以往汽车出口打“游击战”的情况,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建立起良好口碑和信誉。

中国新能源车已连续两年全球占比超六成

最近,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1-2月全球汽车销量达到1265万台,新能源汽车达到190万台。其中,纯电动车占比9.8%、插电混动5.2%、混合动力6.4%,油电混动占比提升。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全球新能源62%。

崔东树认为,1-2月中国新能源车在东南亚市场表现很好,这也是由于中国产业链强大,形成国内市场和出口双增长的态势。事实上,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世界新能源份额就已经超过60%,2023年占比更达到了64%,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市场更是呈现超强表现,2024年1-2月达到70%的超高水平。

2023年,世界汽车销量累计8901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429万台,燃油车销量总比占比相对下降。2024年1-2月,全球汽车销量达到1265万台,新能源汽车达到190万台。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9.8%,而插电混动达到5.2%。混合动力占到6.4%,油电混动的占比提升。全球新能源车结构以狭义乘车为主,2024年1-2月占比达到97%的比例,而新能源商务车占比3.1%。在新能源乘用车中,SUV占55%,是目前全球新能源的主力,轿车占36%,MPV占比还是比较低。

比亚迪插混全球份额仍居领军地位

“从车企的插电混动份额来看,比亚迪表现最为突出。”崔东树指出,该品牌从2020年占世界插电混动份额下降到6%的低位,到2021年上升到16%的水平,2023年更是飙升至36%。2024年初,比亚迪插混份额稍有下降,但仍体现出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相比之下,德国大众的插电混动份额,从2020年的20%到2024年下降至5%。

受到高基数和各国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 2024年欧美新能源乘用车开局偏弱后,各自开始逐步走强。由于春节因素,2月的中国新能源高基数低增长,欧洲和北美的2024年1-2月增长都在20%左右,在欧洲政策补贴退出的背景下,增速波动不大。

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2年达到13%的水平,2023年进一步增加至16%。不过,2024年略有下降,仅为15%。2024年渗透率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9%。国际方面,德国达到16%,挪威高达65%,而美国是10%,日本仅为3%。可见,世界新能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出口切莫再打“游击战”

此前,崔东树称,目前我国新能源自主品牌出口的主要问题,是出口的市场波动比较大,尤其对欧洲市场面临的陆运较难。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在技术方面做到有效的提升,确保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达到欧洲的标准,尤其在测试、环保等各方面来说都要按照欧洲的标准去做,新能源车产品要按照欧洲人的当地需求去做,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新能源车产品方面要做本土化适应改进的大量工作,才能获得较好的满意度。

与此同时,我国在销售维护方面,也要继续努力,在海外建立良好的使用环境。不管是充电设施还是售后维护等,都应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用车满意度提升,防止出现前期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烂尾”现象。前期出口那种承包式的维修比较差,口碑相对比较差。要改变汽车出口打“游击战”的被动情况,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要建立好欧洲市场的口碑和信誉。

4月份首日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480亿 短期降息降准概率不大

4月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以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操作利率维持1.8%不变。鉴于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480亿元。回看上周(3月25日至3月29日,下同),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8500亿元,对冲到期量后实现净投放8280亿元,以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

市场资金利率也有所回落。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梳理,上周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为1.98%。其中,3月27日报2.0147%,3月29日报2.0124%,分别为月内最高及次高水平。截至4月1日16时30分,DR007报1.8734%。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是财政支出“小月”,但经历一季度特别国债资金下拨地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相对放缓之后,4月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将会放量,净融资有望显著增加。另外,在“信贷平衡投放”要求下,4月份信贷投放规模有望实现同比多增。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资金面造成一定影响,预计4月份市场流动性仍将处于偏紧状态,DR007均值会继续运行在短期政策利率上方。

可以预见的是,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副行长宣昌能3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那么,短期内是否会迎来降准或降息?“今年前两个月宏观数据超出市场预期,3月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大幅反弹,这意味着一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5.0%左右,高于预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幅下调和全面降准也在2月份落地,因此,短期内降息降准的概率都不大。”王青说。

不过,王青认为,接下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稳增长措施将扎实推进,房地产支持政策仍需进一步加码,不排除年中实施降息降准的可能。

3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 中国经济开门红可期


随着企业在春节过后加快复工复产,市场活跃度提升,3月份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

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后重返50%以上的景气区间。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出自去年7月以来的新高。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3月份PMI指数大幅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之上,既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也表明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明确。当前经济全面回升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必须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力抓好各项政策任务落实,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

3月份制造业PMI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反映出经济运行边际改善,回升明显。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10个,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

关于制造业PMI回升的原因,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分析,一是宏观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二是企业信心进一步上升,经济内生动力继续增强;三是我国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稳外贸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同时全球经济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回升力度加大,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进一步活跃;四是3月份指数回升具有季节性特征,每年春节过后制造业都有所回升。

制造业PMI中的分项指数变化显示,市场供需协同增长,四大行业联动回升,大中小企业均有改善,宏观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3月份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增强。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从需求端来看,3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3%,较上月上升4个百分点,升幅较为明显;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在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随着稳经济扩内需稳外贸政策稳定发力,经济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同时外部需求也有所改善,市场需求较好增长。

从生产端来看,3月份生产指数为52.2%,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1%,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春节假期影响消退,天气逐步回暖,各地企业和工地全面开工复工,需求增长带动企业生产意愿上升,春节过后各地员工返岗上岗也对生产有较好保障,企业生产活动扩张。

受供需回暖影响,3月制造业就业边际改善,从业人员指数录得48.1,高于前值0.6个百分点,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回落趋势,但依然位于收缩区间。

价格方面,制造业成本提高但销售价格低迷,企业盈利压力加大。3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0.5;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7.4,持续回落至收缩区间。

张立群表示,需注意出厂价格指数的回落,联系到反映需求不足企业占比仍然超过60%,可以认为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宏观经济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尚未解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也提到,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然较高。当前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落实,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1%、50.6%和50.3%,比上月上升0.7、1.5和3.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目前小型企业PMI回升至50.3%,也是在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说明微观主体活力较好释放。长远看,国内制造业需求仍有修复空间,尤其是商品消费需求仍低于常年水平。随着后续制造业减负、金融支持等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制造业经营与库存状况还将持续改善。

新动能相关服务业保持活跃

非制造业的景气度也大幅回升。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总体变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上升,且升幅较上月继续扩大,创出自去年7月以来的新高,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在前几个月蓄势盘整基础上加快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总体来看,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持续回稳向好,建筑、生产性服务、新动能和社会融资相关行业均有较好表现。经济活动的持续上升给企业信心带来积极影响,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8%以上,建筑业和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均有上升。

结合细分数据变化来看,经济相关活动加速启动,新动能相关服务业保持活跃,融资环境继续趋好,企业信心也有所增强。

随着政策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大力扶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新动能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在服务业中也有所体现。以电信运营和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近几年,两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值持续高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3月份,两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且升幅较上月有所扩大,指数水平均在58%以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表示,但也要看到,相对于经营活动,需求侧回升力度仍有待加强。3月份,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在47.4%,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下,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结束连续2个月下降走势,升至59.8%。春节过后,零售、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相关行业需求淡季回调对非制造业市场需求产生了短期影响。

一季度开门红可期

今年一季度收官。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6日发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从目前发布的前两月工业、消费、投资、进出口指标以及PMI等先行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平稳开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从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看,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生产稳中有升,需求持续恢复,先行指标继续向好,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日前表示,今年经济开局良好,从1、2月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很有可能迎来开门红,这对于全年经济发展信心的引导至关重要。预计今年的增长将更加稳定,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之间的差距有望缩小。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前稳后高 持续向好——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持续向好”走势,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预计今年GDP将增长5%左右。上述报告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宏观政策加力增效、新动能加速培育、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开放红利加速显效、产出缺口加快回补,五大因素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后期伴随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加之居民消费持续修复,二季度后GDP增速有望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此外,今年全球贸易环境将会回暖,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形成小幅正向拉动,这已在年初出口数据中有所体现。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9140.6亿 同比增长10.2%

华夏商业资讯网讯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40.6亿元,同比增长10.2%。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34.9亿元,同比增长0.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98.5亿元,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69.2亿元,增长31.2%;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65.4亿元,增长12.7%。

1—2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881.0亿元,同比下降21.1%;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134.5亿元,增长1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125.1亿元,增长63.1%。

1—2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2.1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5.5%,纺织业增长51.1%,汽车制造业增长50.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3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2.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7.0%,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7.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均增加。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4万亿元,同比增长4.5%;发生营业成本16.52万亿元,增长4.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70%,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

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67.8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负债合计95.75万亿元,增长6.2%;所有者权益合计72.08万亿元,增长6.9%;资产负债率为57.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2.99万亿元,同比增长8.6%;产成品存货6.09万亿元,增长2.4%。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97元,同比增加0.1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62元,同比减少0.01元。

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9.5元,同比减少1.3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63.9万元,同比增加10.4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2.1天,同比减少0.5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1.0天,同比增加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