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站在更高起点上挺起“中部脊梁”

临近年关,中部地区纷纷亮出成绩单:郑州年产汽车首破100万辆;前三季度,安徽出口汽车68.11万辆,出口量居全国第一;1至11月,湖南、江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14%……

中部地区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进阶升级,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产业结构加速进阶“翻新”

翻阅中部省份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一个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愈发明显。

位于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在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郑州比亚迪工厂,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这里每50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车,每3秒就能下线一支动力电池电芯。”郑州比亚迪工厂负责人表示。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下,郑州的汽车年产量历史性突破100万辆大关。而在郑州东南方向、直线距离500公里外的芜湖,诞生了另一个“100万辆”。

安徽芜湖奇瑞码头,装载着332台奇瑞OMODA5汽车的滚装船鸣笛起航,通过“江海联运”,前往比利时。“这标志着奇瑞历史上首次年内出口突破100万辆。”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说。

放眼中部地区,一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带加快崛起,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前三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4%、17.1%;11月,安徽受益于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创新高,同比增长33.7%,为2021年7月以来最好水平。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湖南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河南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江西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集群和参与的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等纷纷入选。

目前,江西拥有航空企事业单位297家,其中,营业收入百亿元企业2家、50亿元企业2家,形成较完备的航空产业链条。今年前三季度,江西航空产业总收入1253.21亿元,同比增长5.7%。

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每5分钟下线一台剪叉车,柔性化生产的100多款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自主研发的“蜘蛛车”等创新产品,这家企业逆势增长,销售额保持了40%左右的增速。

依靠创新,安徽光储产业在规模、产能等醒目标签之外,还布局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前景广阔的新路线。2024年,安徽光储专项政策资金1.7亿元中,有1.4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占政策资金总量约80%,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通过激光,我们在玻璃上打出了数万个微米级别的小孔。”河南省科学院激光制造研究所科研人员杨秋爽,指着一块长宽均不足5厘米的玻璃板对记者说,随着对高频信号传输和高密度互连需求的增加,这项技术应用于芯片封装,能有效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今年8月30日,中原量子谷项目发布会在郑州举行,首次集中发布一批创新项目,涉及高端芯片、激光制造、量子科技、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今年,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突破1600亿元,比2021年增加1000亿元,将创历史新高。”河南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

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前三季度,河南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7%、9.0%。1至11月,湖南、江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14%,其中,湖南规模工业企业3D打印设备、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4.4%、66.4%和17.0%。

助企纾困促发展活力升级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做支撑。今年江西共青城市建立了“数字化诊所”,为企业“把脉诊断”,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久前,“数字化诊所”工程师谢启祥接下了江西立立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改造任务。“这家公司缺乏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缺乏专业人才,导致转型投入大、见效慢。”谢启祥说。目前,“数字化诊所”已经完成对当地所有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工作。

河南、山西、安徽也纷纷推出“一揽子”惠企措施,硬核政策一项接一项。河南建立重大项目施工和要素保障白名单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出“专精特新贷”业务,放贷超1600亿元;山西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累计服务1000余户企业,推动解决问题676个;前三季度,安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超780亿元。

政策“组合拳”正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1至10月,河南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0%,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9.8%;山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超80%。前三季度,江西民营经济对税收、进出口、经营主体数贡献率分别达66.4%、70.5%、98.7%。(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夏商业网_华夏财经_华夏资讯 »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站在更高起点上挺起“中部脊梁”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