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央行、证监会、外汇局又有新动向!市场回暖,金秋行情要来了?


周一收盘后重磅信息再度接踵而来,证监会将完善优化现金分红监管制度,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央行、外汇局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关工作。在上周五外围市场普跌下,周一A股表现不错触底反弹,外资也重新小幅净流入,市场明显回暖。磨底阶段或还有反复,但机遇显然是大于风险的。

证监会完善优化现金分红监管制度

9月18日消息,证监会近期拟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进行修改,交易所将同步修订规范运作指引。包括:

1、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解释原因;对长期大额财务性投资但分红比例偏低公司,强化披露要求,督促加大分红力度;进一步便利中期分红程序。

2、研究在交易所信息披露评价中进一步向高分红公司进一步倾斜。

3、鼓励基金公司发行红利基金产品。

4、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

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拟进步对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督促分红,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让分红好的公司得到更多激励,同时也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等。其中,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拟修订相关规则便利公司实施中期分红,进一步提升分红频次,让投资者更好规划资金安排。同时,指导公司制定稳定增长的分红政策。推动公司修订章程条款,提升分红政策可操作性,引导公司探索稳定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以更稳定的分红回报投资者。

现金分红比例还有提升空间

随着上市公司家数逐渐增加,有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也在增加,不过占比并未提升。Wind数据显示,2022年年报中,5000多家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有现金分红的共3377家,占比66.65%,较2021年现金分红比例69.18%有所下降。而最近10年来看,2017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曾一度达到高峰,78.89%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红。随后数年则逐步下滑,在政策推动下,未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有望大幅提升。

央行、外汇局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

央行网站信息显示,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关工作。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银证券、三菱日联银行、特斯拉、巴斯夫、托克、施耐德等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参加座谈会。

潘功胜表示,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要求,持续优化政策安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市场有所回暖

周一A股低开高走,个股普涨,万得全A成交额6993.28亿,维持在底部区域7000亿左右的成交。个股上涨3394家,下跌1664家,绝大多数个股收红,赚钱效应达到极好。

北向资金重新净流入

周一,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入28.29亿元,结束此前连续4个交易日的净流出。贵州茅台、中国中免等蓝筹股再次得到外资青睐,股价回暖带动市场回升。

金秋行情会来吗?

国泰君安证券最新报告指出,借鉴历史,“政策底”确立之后往往会有“市场底”作二次确认,例如2018年10月上证指数在2449点形成“政策底”后,2019年1月在2440点构建“市场底”。考虑到当前监管层对资本市场强力呵护,加之上证指数下方有“长期趋势线”支撑,预计“市场底”回踩深度有限。一旦本月中下旬市场在中线上形成完善的底部结构,那么金秋行情值得期待。

国联证券分析师刘雨辰认为,近期A股成交活跃度依旧较低,反映出市场投资者信心依旧有待提升,政策的不断推出也夯实了政策底,随着市场持续震荡,市场底或将临近。

粤开证券分析师陈梦洁认为,当前市场信心的建立仍需近期出台政策效果及经济数据的有力验证,市场已处于筑底阶段,在近期政策加码下,增量资金的入市空间已被打开,后市配置上建议关注“金九银十”大消费板块、复苏的顺周期行业、稳增长政策支持方向。

六大货币的央行本周议息,金融市场迎来“生死36小时”

在这个金秋九月,全球金融市场年内最为重要的“生死36小时”,或许就将在本周到来……

从北京时间本周四凌晨的美联储决议开始,到周五日本央行议息会议的结束,G20集团中一半的经济体将在这段时间里敲定最新的货币政策。在全球交易量最大的10种货币中,有六大货币的央行就将在本周议息。

而随着全球政策制定者逐渐适应美联储官员上月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提出的主题:利率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这些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动向显然会受到特别关注。

眼下所有证据都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通胀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更大通胀压力的担忧。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纷纷回升)

  因此,可能没有多少央行敢在当前宣布他们的紧缩工作已经完成。周四从英国到瑞士等国的央行可能还会“鸽派加息”,就像上周欧洲央行发生的情况一样。

美国

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公布最新利率决议,鲍威尔则将按惯例于2:30召开会后新闻发布会。目前调查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9月19-20日的会议上料将暂时按兵不动——把利率维持在5.25%-5.5%的区间内。

不过,富有韧性的美国经济,可能将促使美联储官员在点阵图中预计年内会再加息一次,将利率维持在峰值水平的时间也可能将比先前预期的更长。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其他官员此前已经暗示计划本月暂停加息,随着利率峰值的临近,他们将放慢紧缩步伐。鲍威尔上月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通胀率仍然过高,央行官员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收紧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强劲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可能将影响美联储官员在9月议息会议上的讨论。本周将公布的委员会预测中值可能会显示,今年美国经济料增长2%,是6月1%预测值的两倍,而3月预测为0.4%。此外,他们对劳动力市场的看法也可能会更加乐观,目前处于3.8%的失业率可能会略微升至3.9%,低于6月和3月预计的4.1%和4.5%。

Naroff Economics LLC总裁Joel Naroff在回应调查时表示,“最有意思的因素可能是美联储对未来加息的看法,我们完全不知道,联邦基金利率在怎样的水平就会被视为过高了。”

亚洲

在亚洲方面,日本央行本周料将成为亚洲市场瞩目的焦点,投资者将期待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就未来政策方向发出更多信号。

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日本央行周五的议息会议不会立刻出现任何新的政策变化,但他们将密切关注有关负利率政策未来前景的任何评论,因为植田和男本月早些时候提到了结束负利率的可能性。

日本央行决策者还将密切关注美联储本周的利率决议,对包括日元在内的该地区资产产生的任何影响。

在中国,市场人士预计周三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保持在3.45%不变。

而菲律宾央行和印尼央行周四预计也将按兵不动——即使这两个经济体的通胀正开始再次加速。

欧洲、中东和非洲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诸多央行本周的议息会议,也料将令当地市场的投资者忙得不可开交。大多数利率决定都将会在周四美联储决议之后做出。

英国央行周四将占据舞台中心,预测者几乎一致预计英国央行本周将加息25个基点,但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却不太一致。英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初以七个月来最快的速度萎缩,就业市场也显示出降温的迹象,因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本周的加息举措可能是最后一次。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利率可能已“接近周期顶部”。

同一天,瑞士央行政策制定者也有望再次加息,以遏制通胀。如果他们这样做,这也可能是该行当前紧缩周期迈出的最后一步。

挪威央行也是如此,该行本月稍早表示可能采取行动,但未来可能会改变策略,将货币政策维持在届时达到的本轮紧缩峰值水平。同样在周四,瑞典央行也将没有那么轻松。尽管经济疲弱,但官员们过于担心通胀状况,因此或将并不敢轻易冒险暂停加息。

在发达市场以外,土耳其央行本周四可能会再加息约500个基点,将一周回购利率提高至30%。这将是一个新信号,表明政府有意结束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埃及央行上个月意外加息100个基点,令市场措手不及,交易员也将关注该行周四是否会有类似的意外之举。埃及央行目前正面临着减缓其国内37%的创纪录高位通胀的压力。

同一天,南非政策制定者可能会暂时忽视超预期攀升的通胀数据,连续第二次会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8.25%。

而在周五,莫桑比克的利率决定可能会在维持利率不变和降息之间进行抉择,因为其通胀率处于近三年的低点,并有可能进一步放缓,其邻国津巴布韦则预计将维持利率不变。

拉美

尽管巴西的通胀率已从6月份低于目标的3.16%加速攀升至8月份的4.61%,但市场普遍预计巴西央行本周将连续第二次下调其关键利率,降幅为50个基点,至12.75%。

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巴西央行在年内余下时间还将再实施100个基点的宽松政策,将关键利率降至11.75%。

结语

无论如何,本周以美联储为首的这一系列全球央行议息大幕的揭开,很可能将决定着全球市场在今秋的最终命运。从外汇市场近来的走势看,美元指数已经连续九周录得上涨,为2014年以来的最长纪录。事实上,在过去45年来,美元指数仅出现过一次连续10周上涨的情况,那便是在2014年。

而本周各国央行的议息盛宴,会否进一步给美元的强势升势“添砖加瓦”,继而撬动股市、债市、商品等多类资产的走势呢?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华夏商业资讯网讯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0%。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 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1%。

1-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2281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网上零售额 9538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79821 亿元增长 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1-8 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4%。

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538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9821亿元,增长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8.4%、10.9%、9.2%。

“认房不用认贷”政策落地调查:市场情绪稳步回升 “金九”热度初步显现

当前,“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推出已半月有余,截至目前,已有超20城宣布实行首套房“认房不用认贷”,其中包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

就此,《证券日报》记者对多城市房产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认房不用认贷”落地以及多重政策利好之下,市场情绪明显回升。从政策效果来看,中指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政策执行后,全国置业意愿提升了15个百分点,北上广深均提升明显,其中北京、上海均提升20个百分点左右。

市场情绪回升

线下看房热度升温

“多个城市官宣执行‘认房不用认贷’政策后,市场情绪明显回升。”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建立的情绪指数模型,第36周(8月28日至9月3日)、37周(9月4日至9月10日)一线城市情绪指数为-0.69,而政策出台前的第35周(8月21日至8月27日)指数为-0.77,体现出新政利好下市场情绪明显改善。

从市场反馈来看,线下看房热度显著上升。“9月1日晚北京政策出台后,周末看房人数明显增加。即便是工作日,看房人数也较之前有明显增多。”北京市丰台区熙悦晴翠楼盘的中介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楼盘的到访看房量和认购热度都明显上涨,价格方面暂时未有较大浮动,精装修的两居室、三居室新房是目前认购数量较多的选择。越秀地产中介人员也对记者表示,新政出台后房产认购火热,周末时每日成交量可达30套以上。

上海一位房产中介对记者表示,虽然开发商方面取消了一些原有的折扣优惠,使房价有所上涨,但从售楼处的人流量来说,还是能直观感受到市场的回暖,特别是高端的优质项目,购房者的关注度比较高。与楼盘合作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服务人员也表示,近期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顾客数量大幅上升,目前公司在几个热度高的楼盘售楼处设置了常驻服务,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为购房者解答问题、办理业务。

一位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我在北京工作已经5年了,之所以一直没有买房,就是苦于此前北京的‘认房又认贷’政策,因为原来在老家有过购房贷款记录,所以如果再在北京买房的话,首付比例明显超出了我目前承受的范围。现在新政出台后,首付比例下降,选择余地扩大,近期会加快看房节奏。”

二手房方面,王小嫱表示,预计后续会有一批改善型客群入市,“卖一买一”需求加速释放,二手房挂牌量迅速增长。据统计,北京、上海、深圳第37周二手住宅成交量全部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3.27%、37.83%,22.61%。一线城市本周(9月4日至9月10日)累计在售挂牌量和新增挂牌量达到今年以来的峰值。

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也呈现出交易活跃态势。从“金九银十”第一周(9月4日至9月10日)的成交情况来看,第37周,东莞涨幅位列前茅,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65套,环比上涨43.96%;成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1866套,环比上涨21.96%;青岛新房成交1576套,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557套,环比上升9.86%。三四线城市方面,据中指云重点50城监测数据显示,第37周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上市面积为58.8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6.22%。

政策优化步伐加快

“金九银十”预期向好

记者在走访时明显感受到,当前楼市供需两端均释放出积极信号。售楼处现场多位看房顾客均对记者表示,当前已有明确的购房意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利率下调相关政策实行后,自己能享受到多少切实的购房优惠。

另外,政策端优化的频次不断加快,据统计,9月份已有超30省市出台优化楼市政策30余条,南京、青岛、郑州、佛山、嘉兴等多地优化了限购政策。上海、深圳、广州近期也出台了优化公积金贷款、放松限购以及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等举措,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多项新政带动下,核心城市购房者入市积极性提升明显。针对当前的市场行情,陈文静表示,短期来看,一线城市市场行情持续时间或好于其他城市。房价方面,预计开发企业短期仍以快速出货、回笼资金为主,价格上涨预期和空间整体偏小,核心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逐渐企稳。

“基于季节性因素叠加政策端全面发力,预计今年‘金九银十’表现要好于过去两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记者表示,后续视楼市及整体宏观经济走向,房地产支持政策还有加码空间,包括购房环节税费减免,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以及各地在因城施策原则下进一步放松限购限贷、提供购房补贴等。

多地出台“硬举措”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力度不断加强

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近七成500强民营企业认为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具体来看,在获得融资支持方面,454家实际填报的500强企业中,有336家认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改善,较上年增加42家,占填报企业比例为74.01%,占500强比例为67.20%。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今年以来,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着眼于强化逆周期调节,提振市场信心,近期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为引领,一批定向支持民营经济、民间投资的政策密集出台,进一步释放了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清晰信号。

从近期的金融支持举措来看,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了28条具体措施,其中就包括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等。

8月30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全国工商联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落实好房地产“金融16条”。要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环境,近期多地纷纷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都重点提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比如,近日出台的《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十二个方面38条具体内容,其中第五方面就是“提升金融服务民营经济质效”,具体有3条举措,包括提升信贷精准服务水平、完善融资增信支持体系、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债。

8月下旬发布的《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融资支持保障。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特点推出差异化金融产品,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提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便利性和实效性”“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面、提升增信力度。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作用,加强民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

王青预计,着眼于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民企,下一步监管层有可能推出量化考核指标,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最终目标是将金融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与民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匹配。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完善风控能力,保持金融服务民企的可持续性。

“当前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有一个核心所在是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需要增信发展,因此,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和加大融资担保力度将成为未来政策的发力点。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提高民营企业信用评级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从而增加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担保支持,有效实现增信,提高其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金融管理部门强调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人民币汇率应声反弹逾700点

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专题会议9月11日在北京召开,再度向外传递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鲜明信号。

会议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虽然有所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对非美主要货币保持相对强势,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总体平稳。随着国内稳经济、稳预期政策陆续出台落地,物价(CPI)同比增速触底转正,进出口数据好于预期,房地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消费明显回暖,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经济“进”的势能正在积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政策信号释放后,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9月11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最多回升逾700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逼近7.26关口,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一度升破7.30关口。

“本次会议是中国人民银行强化市场沟通的一部分,旨在引导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强化市场沟通与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加大离岸市场债券发行规模等的作用类似,都是汇率政策工具箱的一部分。

连日来,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明显加大——自8月下半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30关口附近运行;上周五,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突破了2010年6月汇改以来新低。为了稳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多措并举:9月1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8月下旬,在香港增发央行票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偏强。

当前,稳汇率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王青表示,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等工具还可适时推出,以有效调节市场预期,遏制汇市羊群效应发酵。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后续走势,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主要是短期的、阶段性的。美元指数已连续八周走强,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加上暑期跨境游、海外留学等外汇需求增大,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有一定贬值压力。

“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低,但实质性贬值压力正在趋于缓解。”王青认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继续保持稳定可以印证这一判断。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及非美货币仍保持相对强势。8月初至9月8日,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分别升值0.1%、0.1%、1%,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变化情况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1%。

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业内人士分析,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外部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国内支持性政策加快显效,经济基本面回升向好,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昨日的会议还要求,外汇市场自律机制要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对自律机制成员的行为监督和自律管理。外汇市场成员要自觉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开展做市自营交易,坚决杜绝投机炒作、煽动客户等扰乱外汇市场秩序的行为。企业和居民要坚持“风险中性”,不盲从跟风,不赌单边,不赌点位,维护好财产安全。

通胀数据筑底回升 新一轮扩内需聚焦居民增收


近期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通胀数据企稳回升。由于基数下降以及暑期出行旺盛对服务价格有一定支撑,8月CPI由负转正。同样基数走低、部分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PPI环比、同比继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8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环比上涨0.3%。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相同。多位专家分析,居民消费需求正在持续恢复、稳步回升。但当前物价水平依然明显偏低,背后主要是居民整体消费修复力度较为疲弱,消费信心不足,扩内需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力。

收入是提振消费的关键。近期出台的多项重磅政策关乎老百姓的钱袋子,比如房贷利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调整优化和延续,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印花税减半征收降低交易成本,将进一步减轻经营者和居民的压力,带动就业增收、促进消费。

CPI同比重回正增长

8月份,消费市场继续恢复,供求关系持续改善,CPI环比涨幅略有扩大,同比由降转涨。

从同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7%,降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7.9%,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鲜菜、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下降3.3%、4.9%和4.6%,降幅均有扩大。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同比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41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7.6%、14.8%和13.4%,涨幅均有扩大;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4.6%,降幅收窄8.9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8月CPI同比重回正增长,主要原因是当月猪肉、燃油价格上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时暑期服务消费较为旺盛,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也有所扩大。不过,当前物价水平明显偏低,背后主要是居民整体消费修复力度较为疲弱,消费信心不足。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第一财经分析,暑期出游带动的交通、文旅、住宿、餐饮等部类的景气度抬升,使服务价格、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抵消食品价格、消费品价格的同比回落,有效对冲实物消费仍较疲软、地产链条仍不景气等结构性因素。

据测算,在8月份0.1%的CPI同比涨幅中,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上月为0;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上月为-0.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保持稳定。

庞溟表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保持稳定,说明居民消费需求正在持续恢复、稳步回升。但由于部分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市场消费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宏观政策未来仍应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

庞溟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CPI和PPI同比已经触底反弹,但货币政策仍需“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适时调节。考虑到通胀不足背景下实际利率偏高的情况,在9月降准的机会窗口后,后续仍有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随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和消费场景的进一步放开,以及年内三四季度消费、旅游旺季的到来,未来服务业和居民消费将继续恢复,核心CPI企稳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但消费潜能释放仍面临“就业-收入-消费”循环恢复偏慢的制约,修复速度不宜高估,预计年内核心CPI将逐步回升到“1”时代。

PPI环比由降转涨

8月份,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PPI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在8月份3.0%的PPI同比降幅中,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上月为-1.6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2.7个百分点,上月为-2.8个百分点。

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分析,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其背后的原因包括:一是8月国内原材料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二是尽管2022年同期乌克兰危机对价格的影响已经大幅消退,基数仍然较低。

王青表示,8月国内稳增长政策频出,提振原油、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带动当月PPI环比由降转升,加之去年同期基数延续走低,8月PPI同比降幅明显收敛。进一步印证6月即为本轮PPI通缩的谷底。

关于下阶段PPI走势,伍超明认为,在需求刺激政策作用和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下,未来几个月P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这对于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受到房地产投资负增长以及民间投资持续低迷等因素拖累,国内上游工业品回升动力仍将偏弱,尽管PPI降幅收窄,但全年负增长的格局或不会改变。

扩内需政策仍需加力

虽然CPI、PPI均出现改善,但通胀仍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国内需求不足矛盾较为突出。

促进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下半年以来,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围绕家居消费、汽车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等重点领域,多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近日在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表示,下半年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

发改委此前表示,将持续做好稳就业促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将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系统推进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和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效路径。

多位专家分析,当前促消费关键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消费者就越会通过增加储蓄来预防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撰文表示,现在最紧迫的目标是刺激居民消费,因此需要动用所有合理、合法、合规也符合经济规律的渠道,把钱发到居民的腰包里。对居民的消费进行刺激,可以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而乘数效应的大小,决定刺激政策的效果。

近期多项税费优惠政策密集发布,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等。通过降低居民家庭和个人的税负,增加其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强其消费和投资能力,扩大社会总需求。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个人基本不缴纳或者仅缴纳少量的个人所得税。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以后,纳税人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幅度更大,我们国家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受益最大。

国家统计局:2023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环比上涨0.3%

2023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1.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上涨1.3%。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5%。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1%。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5%,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14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10.5%,影响CPI下降约0.3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7.9%,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3.3%,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3.2%,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3%,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6%,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五涨两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3.8%、2.5%和1.2%,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1%和0.1%;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2.1%和0.5%。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上涨7.0%,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4.7%,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4%,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4.4%,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一平两降。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0%和0.2%,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下降0.3%和0.1%。

财政部:目前年收入10万元以下个人基本不缴或仅缴少量个税

9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自2018年以来,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设立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7项专项附加扣除,兼顾家庭的差异性负担,使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国务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分别由现行每孩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提高“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利于减轻家庭抚养赡养负担,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老百姓而言,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王东伟介绍,目前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个人基本不缴纳或者仅缴纳少量的个人所得税。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以后,纳税人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幅度更大,国家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受益最大。比如,纳税人有两个小孩,他的父亲或母亲年满60岁,按照新的扣除标准测算,这个纳税人每个月都可以多扣除3000元,一年就能多扣36000元。如果这个纳税人的年收入是20万元,那他的减税幅度就达到54%;如果这个纳税人的年收入是50万元,那他的减税幅度就达到14%。这对于增加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认真抓好上述政策落实工作。同时,按照二十大的决策部署,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变化等情况,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服贸会外企展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内,外企展商们正忙着向观众讲解和展示新产品、服务和技术。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2日至6日举办。参展外企中既有“回头客”,也有“头回客”,他们带来的展品各异,但深耕中国大市场的目标一致;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服贸故事,但都对投资中国具有信心。

据了解,本届服贸会有22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吸引5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会,其中金融专题参展机构国际化率达47%。

作为连续四年参展的服贸会“老朋友”,高通公司在展位上呈现了可以在安卓智能手机上运行的生成式AI大模型终端侧演示。它能迅速理解用户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生成结果用时不超过15秒,全程无需联网或访问云端。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说:“我们非常重视服贸会这一展示创新、分享经验和推动合作的重要平台。四年来持续参展、参会是对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呼应,也表明了我们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

同样作为科技行业一员再次参展的还有英特尔公司。今年,在126平方米的展台上,英特尔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PC、数据中心和智能零售等领域的多项技术和解决方案,并与多家本土伙伴宣布了新合作。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周兵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超50万亿元人民币,并保持快速增长,英特尔希望借此开拓数字经济新机遇,进一步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3%。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406家,增长34%。

作为来自英国的全球生物制药企业代表,阿斯利康三赴服贸会。今年以来,阿斯利康持续加码在华投资,陆续在青岛、无锡、泰州等地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加大在华生产供应的投资与布局。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迎来了在华30周年。30年来,中国医疗健康事业飞跃发展,中国在阿斯利康的全球战略地位也日益重要,正逐步从“主销地”向“主产地”及“主创地”转变。

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之际,中国仍然坚持敞开市场大门,这是不少服贸会的“老朋友”“来了还想来”的原因。

在连续三年参展的毕马威和安永看来,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变,仍是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邹俊提到,从外商投资过去五年的收益来看,中国位居全球前列,而且在全球加息、资本使用成本提升的前提下,在中国投资还能保持比较好的回报率,这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

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国内市场综合优势、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以及持续构建的新发展格局,它们起到“强心针”“助推器”及“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还源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支持外商投资的24条政策措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这更加坚定了首次线下设展的雀巢公司在中国市场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针对日益升级的中国消费品市场,今年服贸会上,雀巢展出了一系列保健营养品、办公室咖啡解决方案、宠物食品、饮用水等产品和服务。

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张西强表示,2020年以来,雀巢在中国投资超过14亿元人民币,未来有信心继续在华投资。

同样第一次线下参加服贸会的松下集团,将主题定为“绿智造 创未来”。“服贸会在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说,企业要把握绿色低碳商机,不断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