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资讯

阿里分拆:大象转身,主动求变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24岁的阿里巴巴,重新踏上了“创业”路程。

3月末,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公司,持有六大业务集团(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和其他业务公司。

其中,六大业务集团中,除淘天集团仍然为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拥有,另五家业务集团都可灵活筹集外部资金,并可能寻求单独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称,这是阿里巴巴创业2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变革。已经发展至互联网巨头企业的阿里,将自己从成熟的组织体系中释放出来,跳出舒适圈寻求更具有开创性发展的组织体系。这一步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大象转身的难度不言而喻,谁也未曾料想到,阿里巴巴的动作如此之快,仅仅几十天后,回归创业状态的阿里已经出发了。

5月18日,阿里巴巴发布202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后,张勇表示,阿里云将在未来12个月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未来6到12个月完成盒马的上市,在12到18个月完成菜鸟集团的上市计划。

盒马、菜鸟先进行IPO的原因是,已经形成差异化客户价值,其盈利前景明朗。而阿里云则是张勇亲自挂帅CEO的明星业务,如今已连续两年盈利。在AI大模型混战的当下,阿里云承载了更多命题。

从“履带战略”到“中台战略”,再到“1+6+N”,阿里巴巴一直在自我变革,以主动求变的态度迎战瞬息万变的市场。

如今的分拆上市亦是如此,纵观阿里巴巴旗下所有业务板块,早已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或许对于各业务而言,相比紧紧捆绑,松绑发展才能以灵活的方式面对市场,也有利于各业务条线释放商业潜力。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独自面对市场、独挡一面,各业务板块是时候脱离大阿里的羽翼,经历各自新的真金火炼了。

由横向到纵向,阿里主动求变

不同的公司体量,呼唤的是不同业务关系,阿里巴巴深谙其中奥秘。其每次组织变革,顺应的都是时代、自身的变动周期,而在这些变动中,阿里巴巴也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自我迭代。

早年间,互联网还处于拓荒期时,阿里巴巴采用了履带战略,基于业务的内在逻辑,不断带动新业务发展,通过原有资金和旧业务外延需求来带动。支付宝、阿里云、菜鸟的诞生都是在这个阶段。

但随即而来的是,业务线众多,协同成本过高。基于此,阿里巴巴宣布采用中台战略,通过技术中台打通各业务线之间的数据和流程,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上,各职能型业务收归集团。随后中台战略逐步从技术延伸到组织,组织中台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构建了跨部门的团队和合作机制,以推动创新和协同工作。

随着阿里巴巴的大步扩张,其商业版图早已从线上渗透到线下,尤其是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业务的成长,其业务的底层逻辑和电商大相径庭,显然不适用淘宝天猫的中台能力。业务线逐渐庞大的阿里巴巴,对于其中台的处理能力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于是,2020年,阿里巴巴内部推动经营责任制改革,四大板块分立实现了多元化治理。并成立了多家独立运营的公司,释放每个业务板块的活力。这也是“1+6+N”的组织变革的前奏。

实际上,阿里巴巴重新审视中台战略的本质,是在判断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在市场上面临的挑战,通过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来评估当下的组织结构能否战胜一切困难。

张勇本人曾经总结:“当我们问一个组织要速度的时候,我们应该让业务分开快跑,更应该把业务变成纵向的,必须独立的建制往前跑,策马狂奔。当我们问整个组织要效率、要积累、要沉淀的时候,要把有些东西横过来,让整个支撑体系包括商业沉淀能够有办法共享给其他团队。”

对于如今的阿里巴巴而言,早已度过横向积累、沉淀的发展阶段,当下阿里巴巴更需要考虑的是业务纵向增速。这也是一家大公司从业务协同,提升效率到各业务快速奔跑,谋求更多增长的转变。

完成组织架构改革后,阿里巴巴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淘天集团,其他多元业务部门也将以更自由的姿态去探索更多商业的可能性。

类似的商业案例已发生在谷歌身上,2015年谷歌架构调整,以新成立的Alphabet为母公司,谷歌作为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只负责核心业务。其他的新兴业务由Alphabet直接管理。

变动之后,谷歌提高了对搜索引擎及其他核心业务的专注度,同时让相对年轻但潜力巨大的业务独立成长。分拆不久后,Waymo(自动驾驶)等新业务获得了外部独立融资,其中Waymo曾在73天内完成212亿美元的融资。完成分拆后,不仅缓解了谷歌的压力,也让新业务去更广阔的天地大展拳脚。

基于组织架构的改革,大企业能找到发展的新引擎。一个分散灵活的阿里巴巴,能找到更多元的想象空间。

盒马一马当先,阿里云、菜鸟紧随其后

分拆业务之后,如何判断该业务是否符合上市条件?对此,张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在财报电话会时表示,“如果一个业务具备四个方面能力——明确的目标市场、明确的客户群体、明确的业务模式和明确的核心能力,可以形成自身闭环,那我认为它可以更独立地走向市场。”

张勇的发言,不仅明确了分拆上市的条件,也侧面解答了为什么是盒马率先上市。

盒马是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样板,早在2021年6月,盒马就升级为独立事业群,同年年底,盒马独立为公司,此后盒马开始自负盈亏。

很快,独立后的盒马给了阿里巴巴一个正向回应,独立仅一年,盒马就扭转了持续亏损的态势。

根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2023财年第三季度,盒马实现双位数的同店销售增长。盒马方面表示,盒马的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在2022年实现盈利。盒马CEO侯毅也透露到,盒马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已实现全面盈利。

更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配送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盒马不仅扭亏为盈,毛利率也随之提高。也就是说,独立后的盒马已经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健康发展路线。

如今盒马线下店的类型已覆盖不同用户群体,从高端的X会员店到普通的盒马鲜生再到相对下沉的盒马奥莱、盒马mini。不同类型的盒马线下店满足了不同城市、不同人群的购物需求,也使得盒马打开了更多销售空间。

此外,盒马已开始布局互联网化战略,在全国上线盒马云超商城频道,并启动盒马云超商城招商;加码本地生活,今年将在全国陆续上线洗衣、保洁等业务;医药、餐饮到家也开始尝试24小时配送。

在产业合作上,盒马与零售集团、国际品牌、全球协会、咨询公司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同时宣布将在全球设立8个采购中心。

可以看出,盒马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市场,在自身业态发展和产业融合层面,都取得进展。而这些进展最终也将成为盒马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底牌,是其面对资本市场的最好底气。

根据阿里巴巴的时间线来看,盒马之外下一个冲击资本市场的明星业务是阿里云。

首先,阿里云已经逐步走上正轨,目前阿里云已连续两年盈利。根据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财年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

从行业竞争来看,阿里云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内头部云服务商。根据IDC公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为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位,无论IaaS、还是IaaS+PaaS,阿里云长期稳居榜首。

在云计算行业中,早期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企业纷纷上云,但如今这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告一段落。这表明,云计算服务商需要更多元化的收入结构,向传统行业渗透,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而阿里云已经这么做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戶收入,占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后阿里云业务收入的52%。

从自身业务和市场竞争来看,阿里云具备独立上市的条件。但对于阿里云而言,更为重要的维度,或许是大模型通义千问的发展规划。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之际,阿里巴巴就表示,未来将所有产品接入通义千问进行全面改造。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阿里云的通义千问绝不会止于阿里巴巴内部的升级,向外赋能,才是阿里云应对大模型浪潮的最终思路。通义千问将为阿里云找到更多想象空间,在这之前更需要阿里云先提供更多商业化的沃土。

最后一个有明确上市时间规划的就是菜鸟,菜鸟虽然同为阿里巴巴内部的明星业务,在行业内也具备竞争优势,但其目前仍难逃亏损的困境。

目前的菜鸟并不具备盒马、阿里云的盈利条件,这或许是其上市时间稍晚的原因之一。但好消息是,菜鸟的亏损正在大幅收窄,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财年菜鸟分部经调整EBITA为亏损3.91 亿元,相较上一财年亏损14.65亿元有明显收窄态势。

三大业务的分拆上市,不仅利于业务本身发展,也将反过来重塑阿里巴巴的整体估值。向外走的阿里巴巴,将在未来给市场更多惊喜。

“N”才是阿里巴巴的未来

在“1+6+N”的组织架构中,张勇并未表示N的具体业务,更多的像是一个留白,一个想象空间。虽然N是指代其他众多子业务,但在紫金财经看来,或许N代表着“Novelty”(新奇)。

六大集团中,都是阿里巴巴的老业务。陪伴阿里巴巴走过多年后,六大业务自身都已经不再年轻,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商业体系。如今的分拆上市,也只是这些老业务交出过往努力的答卷,阿里巴巴真正的未来藏在“N”中。

例如阿里巴巴在2022年推出的子公司瓴羊,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未来战略里的重要一环。发布之际,张勇就曾表示,推出瓴羊这个品牌,是阿里巴巴集团经过长期考虑后,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瓴羊是一家DaaS公司(Data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数据智能即服务),脱胎于数据中台等内部团队。区别于To B领域常见的SaaS(软件即服务),DaaS提供的是更整体的服务。

比如,过去企业做通过SaaS服务做数字化,但采购SaaS软件,只解决了效率问题,或者解决了在某一个平台上的问题。虽然得到解决方案,但解决的问题具有局限性。而DaaS提供的就是整体且系统性的数据化解决方案。

回归到瓴羊在阿里巴巴内部的位置来看,阿里巴巴对瓴羊的定位是一家创业公司。通过子公司的运作模式,瓴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在初创的一个月内,瓴羊的队伍就翻了一番。

无论是所属赛道,还是业务模式,瓴羊都算得上是阿里巴巴目前一个新奇的业务。给新业务更多灵活的空间,也能让新奇演变为阿里巴巴的新增长曲线。

将原有老业务分离独立,阿里巴巴也将有更多精力去发展新兴业务,这些“小阿里巴巴”最终也会成长为“大阿里巴巴”。新奇的业务,也是阿里巴巴穿越周期的主要推手。

总结:

从商业的本质来看,业务的实际价值是在市场竞争中确立的。依附于阿里巴巴,各业务虽看似“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在竞争中还是内部发展中,依附阿里巴巴都会让业务失去真正的价值,降低组织活力。

阿里巴巴并没有沉浸在各业务组建起的庞大商业帝国中,而是懂得变革让业务走出去。

不念过往,才能不畏将来。大刀阔斧变革的阿里巴巴,在未来或许拥有更广阔的新天地。

阿里云“狂奔”上市,云计算竞争日趋白热化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阿里巴巴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以来,首个正式“单飞”的业务落子阿里云。

5月18日,阿里巴巴公布最新财务报告,并宣布阿里云将拆分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宣布:阿里云智能集团将于未来12个月内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在此之前,一直有传阿里云考虑独立运营并上市的消息,如今尘埃落定。张勇在全员信中表示,分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阿里云面向未来二次创业的全新开始。

为什么阿里云要上市?

首先,从公司本身来看,阿里云已经实现了稳定的盈利。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阿里云是阿里“唯二”能创造经调整EBITA盈利的业务。

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财年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其次,从行业来看,作为国内首家云计算公司,阿里云市场地位领先。

IDC所公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稳定占据公有云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

在国内云服务市场中,无论IaaS市场,还是IaaS+PaaS,阿里云长期以来都是稳居榜首。

此外,从叙事的角度,阿里云是一家真正独立的云计算公司,也不再有“电商公司”的标签,可以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纯科技角度进行分析。

在今年“ChatGPT+AIGC”的全球大行情中,从股价表现看阿里巴巴并未吃到市场红利,而分拆独立上市后,阿里云或将赶上AI发展带来的长期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外部战略投资”或许也是云业务分拆上市的另一个目的。

张勇表示,“云业务分拆上市也是希望能够借此调整股东结构,引入一些战略投资者,为云的下一步发展,包括市场的拓展打下基础。”

外部战略投资可以给阿里云带来新的外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例如技术、管理、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阿里养出的一只“独角兽”

成立以来,阿里云的估值一直备受关注。

2018年,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类比亚马逊AWS的估值比例,给出阿里云的估值为670.94亿美元。

2020年,国金证券发研报称,阿里云的龙头地位稳固,由于云计算行业高成长,估值2836亿元(约400亿美元)。

在阿里云业绩快速增长之时,多家机构上调阿里云估值至千亿美元以上。

其中,高盛对阿里云的估值作出了两次上调,一次是基于摩根士丹利给出的770亿美元上调至930亿美元,之后在8月份再次上调至1238亿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若按照1238亿美元的估值计算,上市后的阿里云足以成为中国第四大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美团。

云计算行业战火重燃

事实上,即便排名第一的阿里云也不能高枕无忧,其正面临营收增长降速、市场份额收窄的挑战。

财报显示,2022财年Q1-Q4,阿里云营收增速分别为30%、33%、20%以及12%。

对比来看,2022年,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营收分别为579亿、503亿元、3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7.5%、108.1%以及121%。

尽管当前阿里云仍旧保持着市场主导地位,但在这样悬殊的营收增速下,2023年阿里云很可能会被天翼云、移动云挤下第一的宝座。

更重要的是,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受到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云从2020年至2022年底,市场份额分别为40.3%、37%、31.6%,收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如今,国内云计算市场硝烟再起,价格战打得火热。

5月16日,腾讯云方面宣布对多款核心产品降价,并将于6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针对部分区域的云服务器实例特惠时长进一步加大折扣力度,价格降幅最高更是将达到40%。

就在同一天的晚间,移动云也宣布对多款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

其实在腾讯云和移动云此次宣布降价前,4月26日阿里云方面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就公布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则达到了50%。

竞争对手的崛起,时刻都在挑战着阿里云紧绷的神经。

在公有云市场逐渐饱和的当下,如何寻找新的市场增长方向?

2023年,AI大模型异军突起,为云计算提供了全新的“解题”思路。针对AI大模型,阿里已经开始调整业务和创收模式,积极进行相关产品布局。

上个月,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大模型,阿里未来将所有产品接入通义千问进行全面改造。对新一轮AI浪潮的判断和投入,或将为阿里云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和更多独立的筹码。

电视剧《三体》火了!腾讯视频开播1小时创纪录,网友:很忠于原著

杀青两年后,《三体》电视剧版终于迈入开播这一步,并于1月15日晚间台网同步上线。

开播不久后,#三体##三体赢麻了#等词条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据该剧官方微博,该剧上线1小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万,成为腾讯视频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剧集,打破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

电视剧版《三体》终于来了!

历时四年打磨剧本,2020年开拍,历经126天拍摄的《三体》,于1月15日晚间正式开播。无论是中国知名科幻IP的加持,还是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组建的主演阵容,均给该剧的热度加了一把火。该剧讲述了纳米科学家汪淼被警官史强带到联合作战中心,并潜入“科学边界”组织协助调查。众人齐心协力、坚定信念,一起面对即将来临的人类危机。

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发稿,该剧已升至猫眼全网实时热度排名NO.1。

不过,酷云实时收视率来看,《三体》播放时段,CCTV-8的收视率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约在1.3%左右。对此,也有网友评论称,“不能拿次黄档跟黄金档的剧比收视,按照次黄档平均收视来说这个剧收视不错了。”此外,还有网友表示该剧并不适合CCTV-8的受众,所以在CCTV-8上的收视率不会太高。

目前来看,社交平台上网友好评不断,很多网友的第一印象是该电视剧“忠于原著”。

“三体第一集不错,忠于原著,难得。但是好像有点过于忠于原著了,不好说,继续观望。”微博用户@江宁婆婆写道。

“我的评价是很还原原著,目前没有任何方面拉垮。”微博用户@友谊已走到尽头啦写道。

其他网友的评论:

从《三体》首次公布影视化的消息,到与观众见面,已经历时7年。

导演杨磊曾表示,科幻作品应该具有其独特现实意义,并能够为观众展现“未来现实”的某种可能性。为了更好地还原原著情节,制作团队耗时四年打磨《三体》剧本,剧组历经126天拍摄,足迹遍及宁波、横店、北京、黑河,置景270余处。

“希望最大限度保持原著味道,尊重科学,用影视化语言讲述《三体》,展现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首次正面交锋,即使力量悬殊人类也从未放弃。”杨磊表示,拍摄期间,制作团队与相关领域科学专家进行了密切交流,并在相关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前往多个科学场景实景拍摄,以期能为大众奉上一部国产科幻诚意之作。

“2006年,科幻小说《三体》开始连载,作者同读者一起,经历了一段想象中的未来史,领略了一个虽然可能性很小的但仍然有可能的未来。很高兴如今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再次与大家一起进入《三体》所描述的想象世界。”刘慈欣开播之日在微博写道。

电视剧版《三体》背后的上市公司

随着《三体》热度直线走高,幕后公司也吸睛无数。公开资料显示,《三体》由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三体宇宙、咪咕视讯、灵河文化出品,腾讯视频、咪咕视频和cctv-8也是《三体》的播出平台。

比如企鹅影视是腾讯旗下的公司,此前腾讯和奈飞都要翻拍《三体》的消息,受到市场关注,彼时腾讯出的《三体》电视剧预告片刷爆朋友圈,幽灵倒计时、古筝行动、红岸基地等原著经典场景呈现,引发一片沸腾。

三体宇宙与游族网络系关联方。游族网络在2018年年初以1.2亿高价收购了张番番的公司(《三体》影视版权持有人),拿下《三体》的影视版权。拿下版权后,《三体》IP的运营权从游族影业过渡到了三体宇宙。公开资料显示,三体宇宙(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疑似实控人是上海游族科技集团。

此外,慈文传媒则系灵河文化的参股股东。咪咕文化则是由中国移动100%持有。

据北京商报15日报道,“因IP的影响力,《三体》本身不缺少关注度,而该剧的幕后公司则汇聚了台网资源,联合运作及多渠道同步开播的布局,能让作品本身的热度进一步升高,这也将再反哺到公司及平台层面,不仅会让以上出品方分得版权红利,也将使播出平台获得一波流量与用户。”电视评论人孙禹如是说。

现如今,《三体》的幕后公司并没有只将热度挂靠在IP上,而是通过与中科院专家推出联合企划、进行开播倒计时直播、售卖官方周边等方式,进一步加热并延续剧集的高热度。

据《三体》官方微博,该剧与《中国国家天文》杂志进行的特别企划,邀请中国科学院多位专家一起推出的《降维解读报告》已正式上线,并对《三体》及宇宙相关知识进行解读,这吸引了不少粉丝、天文爱好者等不同人群。对《三体》感兴趣但并未阅读过小说的闫静表示,在《降维解读报告》上线后便第一时间观看了更新内容,主要是自己对《三体》及天文知识了解较少,担心看剧集时无法跟上节奏,因此想在前期多下点功夫。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南方+客户端、潇湘晨报、荆楚网、北京商报

郭明錤:第二代Apple AR/MR可能有高阶与较低售价两个机型

紫金财经7月11日消息 郭明錤近日发布Apple AR/MR头盔预测更新报告。郭明錤表示,第二代Apple AR/MR可能有高阶与较低售价两个机型,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出货,零组件供应商预计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供货。

受益于第 2 代苹果 AR / MR 头显高低两款的定位策略,苹果 AR / MR 头显出货量最快可能在 2025 或 2026 年达到 1000 万台。

郭明錤表示,对于苹果 AR / MR 头显来说,其昂贵的 Pancake 透镜是关键光学部件,该部件将直接影响用户视觉体验与产品外观设计。

第 1 代苹果 AR / MR 头显将配备 2 个 3P Pancake 模组,其 Pancake 透镜的总成本约为 30-40 美元(约 201-268 元人民币),其价值大概等同于 20 个高端 7P 镜头。而在第 2 代苹果 AR / MR 头显中,为了改善用户视觉体验和产品外形设计,其 Pancake 透镜成本将会增加。

“卷”至3元,元气森林软矿泉水要让水厂“卷”起来

紫金财经6月23日消息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瓶装水市场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在德国,优质矿泉水占据瓶装水市场90%以上的份额。在我国,瓶装水八成由地表水构成,优质矿泉水的市场份额不足20%。

在人均矿泉水消费量方面,德国居民是171升/年,意大利是179升/年。而我国居民对应消费量仅1.5升/年,不足上述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一。

去年7月初,国内新兴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在线上商城推出了首款瓶装水产品——有矿天然软矿泉水,进军矿泉水赛道。6月22日,元气森林以讲述“寻水”故事的形式,向外界透露了他们寻找好水的历程。

寻找好水,离不开王雪刚团队的努力,据元气森林研究院院长王雪刚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瓶装水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天然矿泉水两类,地表水又包括天然水、纯净水以及凉白开等,水源来自地表水或公共供水系统。在过去20年,国内瓶装水行业营销概念盛行,误导国人消费观念,但出现的瓶装水品牌大多是属于地表水范畴。

相比地表水,优质天然矿泉水的优势显而易见。王雪刚介绍说,元气森林寻水首先要符合严格、科学的水质标准:水源一定未被污染,首选环境优美的风景区,以保证不受微生物、化学元素、重金属、地表水污染和晴雨天气影响。

软水、好水、口感轻盈,元气森林有矿以这三个卖点,成为业内首个做软水概念的矿泉水品牌。王学刚表示,在营养元素方面,在保证钙、镁等常规元素达标的同时,偏硅酸含量必须稳定大于25mg/L;更为重要的是,要确保水的硬度始终符合WHO《饮用水水质准则》中的软水描述,保证其口感柔软丝滑,以适应大多数用户对软水的偏好。

王雪刚表示,元气森林推出瓶装水产品,是因为感觉到了国内瓶装水消费升级的浪潮,以及老百姓对优质矿泉水产品存在的巨大需求。

而在售卖价格方面,目前国外高端矿泉水的线下售卖价格多围绕在7-10元的价格区间,有矿天然软矿泉水目前售价为3元。有矿产品经理毛凯帝表示,元气森林做矿泉水产品,也想把国外进口矿泉水“卷”到平民价位,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喝得起优质的水。

王雪刚认为,我国是全球人均矿泉水消耗量最低的国家之一,我们希望天然矿泉水未来能成为我国瓶装水市场的主流。“我们之所以进入矿泉水赛道,就是希望让天下水厂‘卷’起来,让优质矿泉水走入寻常百姓家,让用户最终获得最大利益”。

A股与美股的跷跷板效应

(本文首发于清波专栏,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对于同时在A股市场和美股市场操作的投资者,过去的半个月肯定有一些精神分裂,两个市场就像是玩跷跷板游戏:前者在KTV蹦迪狂欢,后者在ICU吸氧求救,夹在两个市场中间的港股,则略显尴尬!

先说结论吧,这种走势背离跷跷板明显的直接原因,还是两个市场投资者短期预期的南辕北辙:A股是经历了四月份的考验之后,现在明显是复苏预期下的强势反弹,美股则是在美联储收缩流动性的层层加码下,三大指数一涨三跌、逐步告别12年超级大牛市。

具体来看,5月份以来,A股随着成交量的逐级放大,市场资金明显是在押宝下半年的超预期复苏态势,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赚钱效应,仿佛牛市又回来了,但是,以目前的成交量和基本面,反弹虽然有点猛,券商也有点疯,但是还是反弹,并非反转,何况很快就到财报季了。

美股则刚好相反,随着美国通胀的高烧不退,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的味道越来越浓,最快本周四就有可能祭出加息75个基点的杀招,这就加快了美股的去泡沫化,成为压垮多头信心的最后那根稻草,自2020年3月美联储释放大量流动性所带来的美股牛市盛宴,即将成为剩宴,那些跑得慢的资金就得买单。

不仅如此,随着流动性的收缩,代表另类投资品的加密货币市场更是呈现崩盘态势,用巴菲特老人家的话说:

当然,美股毕竟是12年的超级大牛市,代表主要上市企业的道琼斯指数也不过是从高点回撤了19%左右,纳斯达克虽然跌幅略大,但是也不会一下子崩盘,因为美联储绝对不会背美股崩盘这个铁锅,所以加息必然更加谨慎,说一千道一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白宫之外,更不用说华尔街的影子政府了。

比亚迪都破万亿了,车市什么时候旺起来?

 

6月10日,比亚迪股价大涨8.19%,总市值突破万亿元,截至收盘比亚迪股价报348.80元/股,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比亚迪股价暴涨,#比亚迪A股总市值突破万亿#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当天,汽车整车及产业链个股也都集体大涨,多股涨停。至此,比亚迪也成为A股首个跻身万亿元市值俱乐部的自主汽车品牌。

随着疫情好转,中国汽车市场终于度过了4月的至暗时刻,在5月迎来回暖。

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35.4万辆,同比下降16.9%,环比增长29.7%,5月零售环比增速处于近6年同期历史最高值。

另一个重磅利好是多个汽车消费政策接连落地。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相比此前,此次政策所覆盖的车型、品牌、市场规模都是空前的。随着市场的热情被点燃,绝大多数车企都纷纷跟进加入车企补贴大军。就这样,此前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悲观和阴沉情绪瞬间一扫而光。

虽然600亿元购置税减免是一剂猛药,但一个共识是,其带来的效果大概率不会像过去那样立竿见影。

“刺激政策能支撑车市销量回暖,但政策的启动期消费者一般不会急于购车,见效最明显是在四季度的政策退出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尽管大家都不确定车市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旺起来,但好消息是,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新能源“一超多强”

新能源依旧是当下中国车市的最大亮点。

今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6万辆,同比增长91.2%,环比增长26.9%。今年前5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171.2万辆,同比增长119.5%。

蓬勃向前的新能源市场正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即是比亚迪。因为无论就市值还是销量,当下的比亚迪都已经成为国内竞争对手们短期难以赶超的存在。

今年5月,比亚迪的市值超过大众汽车集团,排位跃升至全球汽车企业市值第三,仅次于特斯拉、丰田。此外,当月,比亚迪共销售新车114183辆,相比去年同期的45176辆,增长幅度高达152.8%。这也是今年以来,比亚迪连续第3个月保持单月“10万+”的成绩。

“多强”则指的是以奇瑞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数据显示,今年5月,除比亚迪以外,厂商批发销量(新能源部分)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

这12家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37313辆、特斯拉中国32165辆、奇瑞汽车21772辆,广汽埃安21056辆,上汽乘用车20693辆,吉利汽车19270辆、长安汽车11922辆、长城汽车11637辆、理想汽车11496辆、哪吒汽车11009辆、小鹏汽车10125辆、零跑汽车10069辆。

值得一提的是,一共有4家造车新势力车企位列其中。

在造车新势力阵营,理想汽车以11496辆的交付量位居本月新势力第一,同比增长166%,时隔两个月后再次登顶。哪吒汽车以11009辆的成绩位列第二,仅比理想少487辆,小鹏和零跑均以过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三、第四名。蔚来的销量恢复则较为缓慢,同比去年仅增长4.6%为7024辆。

今年5月,造车新势力最新的座次排名为“理哪小零蔚”。

豪华、合资跌跌不休

5月,豪华车零售18万辆,同比下降29%,环比增长52%。至此,豪华车市场迎来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在当下的车市,豪华车和合资车就像是一对“难兄难弟”。

数据显示,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6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增长24%。5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0.9%,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德系品牌份额23%,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9%,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但今年下半年,这样的尴尬局面或将得到改善。

从消费端来看,减免购置税政策从6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叠加国家和各地促消费政策集中在6月开始发力,促消费政策启动期的效果较强,预计3-5月的延迟消费需求应该有一定的释放,有利于下半年零售的增量。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售价在30万元以下且排量为2.0升以下的车型比例达到了乘用车总体零售量77%,其中,1.8-2.0升达到21%的比例,而2.0升以上且售价低于30万元的只占3%的比例。高于30万元的2.0升以上传统燃油车大概占6%的比例。

总体来看,低于30万元的2.0升以下的传统燃油车比例巨大。

“这次的政策也是有效地激发了占车市77%比例的消费潜力,同时也体现了普惠导向的政策制定初衷。”崔东树进一步表示,此举有望全面拉动全部合资主流车型,部分入门级豪车市场的需求爆发,其爆发潜力巨大。

而从供给端来看,上海地区是处于全国汽车制造的核心枢纽地位,是约束汽车生产恢复的核心因素。得益于上海6月初真正解封,全国汽车生产能力也将得到充分释放。

数据显示,5月,一汽集团乘用车生产环比增长178%,上汽集团乘用车生产环比增长150%,特斯拉生产33544辆,环比增212%。

种种现象都在表明,中国汽车行业正试图加速回血。

自主品牌、出口业务双增长

相比豪华车和合资车企的节节败退,自主品牌在这样的困境中还能继续上扬也是实属不易。

5月,自主品牌零售62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29%。5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6.3%,同比增长9.8个百分点;1-5月累计份额46%,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8.6个百分点。

出口业务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尽管受到国际物流不畅、国内供给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汽车月度出口仍创出年内新高。

5月,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18.4万辆,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103%。上海地区复工复产对车企出口带来巨大贡献。

5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1.2%,为3.9万辆。其中,特斯拉的贡献巨大。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出口22340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8212辆,东风易捷特出口3937辆,吉利汽车出口1786辆,奇瑞汽车新能源出口670辆、长城新能源汽车506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415辆。

另外,5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14.1万辆,同比增长77%;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4.2万辆,同比增长76%。

写在最后

受疫情影响,5月中旬,乘联会预计2022年中国车市零售销量是1900万辆,同比下降6%。现在,随着诸多新政策的实施,乘联会预计通过7个月的促消费努力,可以推动全年国内零售达到2100万辆的规模,出政策比没有政策预计增量达到200万辆左右。

这也意味着,乘联会原来预期的2022年下降6%的增速预期,调整回升到2022年车市增长4%。

比亚迪都突破万亿元市值了,下半年,车市会如期迎来腾飞吗?

“50辆宾利”最新:女车主并非“国企书记”夫人 系女朋友


“50辆”宾利事件最新进展

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发生的事情。

6月5日,一份“深圳国企书记夫人与劳斯莱斯车主涉车位纠纷”的视频传遍网络。视频中一女子称车位被占与人发生争执,欲用其宾利车堵住该车位,还称家里有50辆宾利。

有小区业主向媒体表示,该女子是公寓的业主,开发商将住宅区的停车位使用权赠送给公寓区业主,引起住宅区业主不满。业主还表示,近期小区内住宅业主与公寓业主一直因车位问题时有纠纷。

事情发酵后,有消息称,该女子丈夫疑是上市公司深振业A的高管张晓中,该公司年报显示,张晓中职务为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任期起始日期为2021年5月12日,终止日期为2024年5月11日。报告期内,张晓中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7.5万元。

6月5日晚,深圳市国资委发文称,高度重视相关情况,正在了解核实。

6日晚间,有新进展。

据中国新闻周刊,当事人宾利女车主回应称,网传视频被人剪辑,自己将会发声还原事实真相。她表示,该车位为买房时赠与,自己有使用权合同,“他们(其他业主)就是要把事情搞大,逼迫物业和地产,他们现在车位已经是1:2了,还要求地下停车场的门那一带都属于他们。”

另外,至于有没有50辆宾利这么多?女车主回应称,当时长期抢占车位一方(劳斯莱斯车主)挑衅先提起有关“50辆宾利”的事情,“情绪激动,跟着直接就把它说出来。”,她的本意是从宾利俱乐部调车过来。。

“因为我们宾利车俱乐部,我们出行也好干嘛也好,我们都是开着同样的车一块出行,一出去就是几十辆上百辆。”她说,“也不是说我家有,当时说我能(调),那我调了我就调来50辆堵住这儿。”

此外,据第一财经报道,上市公司深振业的董秘也回应了,根据公司初步调查,车位纠纷中的国企书记确实是深振业的高管张晓中,不过张晓中目前是离异单身状态,宾利女车主是张晓中正在交往的对象,不是家属。

而这次纠纷原本的核心问题,是车位。深圳好多年以来,小区的车位均不能买卖,属于全体业主,谁先下班就先找到心仪的位置停下,每天出门回家都停不同的位置,而这起事件源于宝能“买公寓送车位”的销售策略,合同显示“宝能公馆将车位的指定年限使用权无偿赠予业主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商承诺买公寓赠送车位使用权,但赠送的却是住宅区下方的停车位。涉事女车主是公寓区业主,声称“买公寓送了车位,相当于买下了固定车位”。

宝能公馆分为公寓区和住宅区,住宅区于2018年年底交房入住,而公寓区于今年年初开始交房入住,两个区域的地下停车场是共通的,之前住宅区一直都是公共停车位,先到先停。但开发商承诺买公寓可以赠送车位使用权,而赠送的有的是住宅区下方的停车位。

在这次纠纷发生前,物业公司曾两次封锁部分停车位,并安装地锁作为仅供公寓区业主使用的“专用车位”,引起住宅区业主的反对,被住宅区业主拆除地锁,这其中就包含涉事女车主的车位,导致矛盾激化。目前,住宅区业主希望公寓能够将在住宅区域的“专用停车位”移到公寓停车场,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纠纷。

社交媒体上也有声音对涉事车位的归属权存在质疑。

柠檬网CEO赵勇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小区有住宅和公寓,争议车位在住宅楼下,没有标记和车位锁,业主停车一般先到者就近电梯口停。开发商宝能把属于住宅且位于住宅楼下的公共车位违规赠送,故意把公寓楼下的车位空置。深圳为了保车位公平和高效使用,早于2014年11月就禁止了车位买卖和变相买卖。

赵勇还表示,因为住在这个小区,所以他才了解这些细节。“纠纷发生后,有公寓业主连夜装了几十个车位锁,但第二天就被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基本全部拆掉。”

郭明錤:苹果新款MacBook Air有可能提供三种标准的配色

紫金财经6月6日消息 根据快科技的报道,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在回复彭博社古尔曼时表示,苹果新款MacBook Air有可能提供三种标准的配色,并且可能会增加一种新颜色,而不是像市场预期的iMac那样的多彩色。之前有传言称, 新款MacBook Air将采用灰白色边框和灰白色键盘,与24英寸iMac类似 ,因此有人期待采用类似的多彩外壳。

郭明錤预测,如果广达的上海产能能够在今年3季度之前恢复到正常水平,则新MBA今年下半年你的出货量预测为600-700万台。

郭明錤认为,由于MacBook Air由广达和富士康双方共同出货,该机型的交付情况应该比14英寸MacBookPro和16英寸MacBookPro更好一些。当然,这两款产品目前只有广达一家在生产。

另据Shrimp Apple Pro消息,由于台积电更高级的N3和N4P制造工艺要到2023年才能量产,因此苹果最新的芯片仍将采用台积电的N5P和N4技术。

分析师郭明錤表示,N4与N5P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N5P是目前A15芯片所采用的的工艺,因此如果苹果计划在A16芯片上使用N5P工艺,A16芯片对A15的性能和效率改进不会很大。

此外,新款MacBook Air也将会采用N5P工艺。(紫金财经综合)

梦断“酱酒第二股”,郎酒IPO终止审查!多家白酒企业上市遇阻

郎酒梦断“酱香酒第二股”。

4月28日,在证监会202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郎酒赫然在列。这意味着,欲冲刺“酱香酒第二股”的郎酒IPO已经终止。据了解,此次IPO终止系郎酒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此前,郎酒于2020年6月正式向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2021年6月,更新了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更新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9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

郎酒并非第一家终止IPO的白酒企业,此前,比郎酒早15天递交招股书的国台酒业,已经于去年6月主动申请终止IPO,随后,去年7月,国台酒业再启IPO,同华西证券(6.960, -0.03, -0.43%)(002926)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但迟迟未有进一步动作。

此外,还有习酒、金沙酒等都公开表示过谋求上市的消息,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

郎酒IPO终止审查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公布,四川郎酒成为2022年被终止审查的第9家主板IPO申请企业,终止审查时间是2022年4月28日。

去年5月,证监会对郎酒IPO提出了反馈意见,一共提出了53个问题。

郎酒是川酒的“四朵金花”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郎”牌白酒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酱香、浓香、浓酱兼香型白酒。

2020年6月,郎酒正式向证监会递交IPO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郎酒股份拟赴深交所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发行前实控人汪俊林合计持股76.7%,发行后郎酒股份总股本由5.5亿股增至6.2亿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白酒产能等项目,募资总额将根据实际发行数量和价格确定。

根据当时披露,郎酒在2019年完成营业收入83.48亿元,实现净利润24.44亿元,同比增长约12%和237%。

2021年5月,证监会向郎酒股份发出《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同年6月,郎酒股份更新了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4.79亿元、83.48亿元、93.37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2亿元、21.66亿元、25.00亿元

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75.38%、80.94%和 82.43%,主营业务毛利水平与毛利率均小幅增长。

此外,2021年第一季度,郎酒营业收入及利润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郎酒表示,2020 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产品市场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或延迟,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规模均相对较小。2021年一季度,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高端酱香白酒市场的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公司的销售得以改善,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因此较2020年同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此外,招股书提到,募集资金将用于优质酱香型白酒产能建设项目,郎酒数字化运营建设项目,郎酒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优质浓香型、兼香白酒产能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资总额84.42亿元,计划募集资金使用金额74.54亿元。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在今年3月28日举行的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公司销售回款超150亿元,酱香白酒销量1.1万吨,2022年酱香白酒计划投放量1.3万吨至1.5万吨。

多家白酒企业上市遇阻

郎酒并非第一家终止IPO的白酒企业。

此前,国台于2020年5月22日发布了招股书,只比郎酒提前了15天。当年11月,证监会下达反馈意见。2021年6月,国台酒业主动申请终止IPO。

此外,习酒、金沙酒业也曾公开过谋求上市的消息。

2017年,就有消息传出,茅台集团提出习酒将在2020年实现上市。此后,茅台集团及习酒公司也数次提出将在2019年或2020年完成上市。

直至2019年10月,因同业竞争,习酒上市计划被叫停。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0月,茅台集团总经理助理、习酒公司董事长钟方达明确表示,“由于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涉及到同业竞争,同一集团不能有两家上市公司,习酒上市计划终止。”

金沙酒业曾于去年4月年度战略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下半年将对公司股改采取实质性的行动,股改完成之后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金沙酒业的发展,计划2024年实现主板上市,实现千亿市值。

去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表中显示,高瓴岩恒及其关联方拟对金沙酒业进行投资,二者拟将合计持有金沙酒业25.791%的股权。

截至目前,宜昌财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金沙酒业70%和30%的股权,未见高瓴方面身影。